读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读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收获颇丰。感受到来自佐藤学先生的挑战,如1000所学校,7000间教室以及美国的200所学校,每周都去各地学校,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等等这些数据。感谢工作室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感激佐藤学给我们读者提供了很多改变学校和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好举措和好方法,让我们认知结构得到同化和顺应,并催生出了一些感想如下:
一、倾听,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1.倾听是一种促进成长的期待
我们常常观察过这样的课堂:教者在课堂上即兴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还没有等到大部分学生充分思考,当看到个别学生举手后,立马让其回答…… 此时大部分学生都在看这个学生的表演独角戏,恰似围观看热闹一般。归根结底,是倾听不重视的表现,从而造成参与率的明显降低、学习层次浅薄、路径依赖严重等现象。
倾听需要重视每一个学生,我们教师要有提问后的留白和静待每一朵花开的习惯和期待,更要有建构主义和发现教学的现代教学观,如此这般去培养,我们的学生才会努力去倾听,从而真正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
2.倾听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感受
本书中谈到:教师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基于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去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使用“连结性询问”来催生教学中新生成,比如,你的想法是从哪儿来的?你是怎么想到的?是什么场景帮助你的?等等。
3.倾听是一把创造思维的保护伞
书中谈及,垘原资明先生将学生之间的交往分成四种类型: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反向交往以及异向交往。佐藤学先生更是拨云见日地指出,由于异向交往话语不容易被理解,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教师要特别注意倾听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而一旦这种话语被忽略或排除,那就不会有第二次发言了。
所以我觉得教师要善于为孩子撑好话语权的保护伞,特别师生之间的异向交往话语,往往最是容易产生“化学变化” 进而有“新物质” 生成的资源,尤其值得我们所有老师们关注。
二、变化,需要从学校的内部开始
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是成长。学校的变化和发展,也必须从内部开始。本书中佐藤学认为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老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这是改变学校运行质态和发展水平的唯一方法。应该说每个学校都在做,我所在的学校也不例外,下面谈谈我校在基于佐藤学的学校发展理念下一些具体的做法:
1.利用教师发展学校来夯实理论基础
2019年初,学校就开始组建“教师发展学校”,组织教师在每周二的上午第三节课,采取定人、定时、定地点和定内容的四定方式,组织校内45周岁以下教师,通过精读一本书、精讲半小时、提问和点评为抓手,集中积极研讨,努力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我们深知教师进步则少年进步,教师成长则少年成长的道理。
2.利用“科研课题”来助力教师成长
本书中多次提到,教学研究里必须重视的一点是:每个教师都要带有自己的课题致力于教学研究。教师自身必须明确自己的挑战课题是教学具有创造性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和教师深度研究的抓手,为此,我校引导教师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小问题入手,探索出通过微小课题研究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这一培养途径。经过两年的探索,我校教师在微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的基本理念,还在专业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后期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好课,往往写在孩子的脸蛋上
从学习结果来看,一节好课,学生除了收获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在学科思想方法上、迁移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所进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学会”和“会学”上有所进步。
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节好课,如果是教师讲授,基本要求是内容清晰、有条理,表达逻辑严密,情感积极投入,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知识的产生往往是由孩子们自己主动获得,孩子们学习状态一定是主动的,担任的角色也绝不是知识的容器。
从学习感受来看,一节好课,是学生听了还想听、不愿意下课的课。课堂上的学生,往往在思维上经历了爬坡和流汗,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脸色不禁会露出了成功的喜悦,并且这种喜悦是任何物质喜悦所无法替换的。正如本书中的小林老师所认为的那样:判断自己的教学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的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姿态,看他们是否在持续不断的学习。好课其实是写在孩子脸上的。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