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小学教研>详细内容

感知·感触·感悟

来源:泰东实验学校 作者:姚建和 发布时间:2018-05-17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位领导:

接到通知,我的心里很纠结,离开校长岗位已有八年,能说什么?又该说些什么?在学识与管理上既没有韩校长、窦校长的高度,又没有魏书记的深度,也没有两位园长的温度,更没有台下各位名校长和未来教育家的远识度,思前想后也就只好说一些自己的“能见度”了,现围绕主题说三点:感知·感触·感悟,浪费大家时间了。

一、感知校长感召力

感召力是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体现,它内化于自身的四种品质:愿景、自律、良知和热情,又外化于多重身份的集聚:一是可亲的兄长,视教师如手足;二是可学的师长,像专家有学识;三是可敬的首长,能定向有担当。当然,办好一所学校,光有感召力是不够的,还需有诸如品牌创造力、文化引领力,现在还有一个时髦词:叫引爆员工内在动力的赋能领导力。

二、感触现象与困惑

(一)现象 2017年的多哈国际教育年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学校的主要短板仍是缺少“执行力”。关于“执行力”,我的肤浅理解,应体现四个“度”:即工作的态度,决策的高度,贯彻的速度,执行的力度。致于我们原本一些还比较好的学校为什么会缺少“执行力”,或许以下两个现象能说明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

一是 “小方格”现象。在每所学校都存在着横向的处室和纵向的层级,将学校成员分在了若干个“小方格”,员工在方格里,头顶“职位”,不碰上下,不碰左右,把自己的工作内容缩减到极致,“推诿”成为常态, “头衔”几乎成了有些人不干活的同义词,即使有些人要跨出“小方格”去做事,多半也是揽功推过,抓权卸责,只会制造一个又一个麻烦。这些人一般都有这样的共同特点:一是怨声载道。每个人都埋怨自己权利太小,责任太大;二是怀才不遇。由于责任没有说清楚,有些人根本就缺乏一个明确的“赛道”,他们更像“赛道”边上的“看客”,每个人都对“该怎么跑”滔滔不绝,然而待真正让他上“赛道”,大都还真不愿意上,给权利可以,压责任不行,做好了要激励,做不好还不许惩罚;三是姿态很高,每个人都喜欢“说观点,表决心”,而一旦要做事情,却不肯动起来。说到底这些人不是没有意愿做事,而是根本没有能力做事。

二是 “彼得高地”现象。在学校里,一个教师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表现好成绩突出,被提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可以推出: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人所占据,这就是彼得原理。在管理学中,把员工到达的、不能胜任的位置称为“彼得高地”,在这里他将对学校的贡献开始减弱甚至为负,而且,能力不足还会引起道德恶化,产生负作用力。其一旦不能胜任工作时,首先想到的是掩盖这一事实,通常有三种做法:一是告同僚的状,二是抢下级的功,三是掠夺资源,增加短期行为。怎么解决?我想,除了在学校内部引入竞争机制,让他们“厚重”起来外,还需要教育局在为其成长铺好“地板”的情况下,着力打通发展中的“天花板”,同时期望在教师的区管校聘上能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二)困惑 追求优质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搞集团化办学,本无可厚非,国内也有两种声音:有说是“稀释效应”、有说是“放大效应”,比照“一流学校出标准,二流学校出品牌,三流学校出劳务”的说法,像我们这里既没有“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又没有具体办学的“底端行动”路径,从表面看内部的交易成本似乎不影响长大,而实际上,一旦在融入与融合、认知与认同上的差异影响从量变累积到质变时,就会导致双方的突然崩塌,只是我们的良知还没有泯灭。千万别以为穿上个马甲,一切就OK啦!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品,从内部打破才是生命。四年的运行,再恰当不过的概括,是李亚鹏在王菲提出离婚时说的那句话:我想要的是一个“家”,你却注定是个“传奇”!有鉴于此,农村初中要走出目前的困境,不妨从恢复寄宿做起,留住生源才是根本。

三、感悟教育高质量

教育有个“铁三角”:一是由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方向与目标,二是由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指标与程度,三是用来进行测量和反馈的考试与评价。三者相互衔接,就有教育的健康发展。现在的问题是:我国有与全球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完全切合的素质教育的方向与目标,也有不断日臻完善的新课程标准,唯独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考试评价技术和手段。本来中国教育就有三件要命的事:一是对学生没有惩罚机制,二是对教师没有淘汰机制,三是对家长没有问责机制。所以,中国教育的现实图景依然灰暗,学生苦教师累校长冤、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就成了常态。为什么呢?用卢志文的话说:教育是除造反以外穷人翻身的唯一途径;用白岩松的话说:不读书、没有高考你能拼得过富二代吗?其实大家都不想这样,就像一场堵车,我们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大家都知道教育有三个质量:一是学习性质量(知识与技能),关注孩子今天走得快不快(立足于学会);二是发展性质量(过程与方法),关注孩子明天走得远不远(立足于会学);三是生命性质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孩子今天走得快、明天走得远的过程中的生命状态(立足于乐学)。基于这些,就需要我们对质量目标进行不断的分解、量化,并时刻关注它的三个维度:方向、时间和程度,以实现可测(就像导弹能否击中远在千里之外的目标需要关注其经度、纬度和高度一样),即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的教育在不在这个方向上,如果在,它达到了什么程度,如果不在,又需要怎样的调整与修正,这是精准发展的切入口,也是精细管理的着力点。但此路漫漫而修远。

各位领导:我仅仅是一名赛道旁的“看客”,管理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面对今天的现状,我们理应去寻找一些确定性的抓手。当今世界推动教育发展的力量有三种:一是彰显文化力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的提升;二是彰显结构力的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三是彰显科技力的教育内外技术的进步,哪一条都可成为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点。松柏何须羡桃李,请君点捡岁寒枝,只要守住初心不懈怠,守住传统不折腾,固底板,补短板,加长版,就一定会用成功捍卫我们的尊严,擦亮我们的品牌,也一定会有各位校长踏上教育家成长红地毯、走进中国教育理想殿堂的明天。最后,套用一位学者的话结束我的汇报:无论我们今天的教育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海陵教育;你怎么样,海陵教育就怎么样;你是什么,海陵教育便是什么,你有信仰,海陵教育不会彷徨;你有光明,海陵教育就不会黑暗!

谢谢大家!

作者系原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总支书记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