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小学教研>详细内容

感召:从“我上学了”到“真我的风采”

来源:城东中心小学 作者:魏斌 发布时间:2018-05-17 浏览次数: 【字体:

据说,初生的鸭子一睁眼,第一个看到的都是妈妈,无论是布娃娃还是其他,然后一心一意只认这个妈妈。那么,是不是一个人最初所学习的内容也应极具意义!?于是,翻开第一册教材:“我上学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识字1.天地人,你我他”——都有一个“我”字。如果这算是“初心”的话,那是不是可以说从此时始,一个人就将探寻并终生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

于是,想从“探寻‘我是谁’”这一角度初略思考一下“感召”的问题。

一、着力良知与理想教育,促进学生持续高效发展。

(见图)“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基本分析。审视三者关系,如何理解?……
这其中,“超我”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人类的高尚理想在个人身上因“超我”而得到巩固;“超我”被解释为道德良知和自我理想。

(见图)《识字1》简单而蕴意深刻。——以“我”为中心,“自我”在与周围世界的互动中,不断地生成新我。由于外界的变化是源源不断的,“自我”也就生生不息。这样的生生不息,时时需要目标引领与动力支持。这就是“超我”即“良知和理想”。“良知”与“理想”伴随一生,所谓为人生奠基,我们现在称之为“立德树人”。

如何进行“良知和理想”的教育?这里不能细谈。工作中,老师们往往会重视不够,但校长要时刻“在线”。例如: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狐假虎威’中的狐狸,你们喜欢吗?”“我”要立即注意,老师所预设的答案有可能是允许学生喜欢的?果真如此,就很值得商榷——如何处理好个性化阅读与价值取向的问题?又再如,这个老师给学生讲《山海经》中的神话,“我”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因为《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源头,更因为这其中的夸父、精卫等人物都有一种“为了集体与他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并将历久弥新……每每这个时候,校长就站到了一个高度,给学生以心灵的感召!

播洒“良知和理想”的种子,是校长最值得去做的事情。所以有人说,当学生走出校门,他们所带走的最重要并不是知识,而是学校给他留下的信念、习惯和能力。当这样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时,他就能够如一首歌《真我的风采》所唱的:“前路就算似障碍赛,历尽艰辛总把头抬”“求能共信共情,共诚共爱”!就能找到“真我”,在奋斗历程中的适当时候绽放出属于他的生命光彩。那一刻,校长的感召力就有了最为充分的彰显!

二、创造美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自我和谐发展。

虽然“超我”很重要,但弗洛伊德告诉我们“三我”之间的和谐振荡才是个体高质量发展的应有状态,过分拉大“三我”之间的距离而不能“协调”,都可能造成失衡即所谓人格分裂。(见图)校长能够直接对“自我”施加影响的事情是创造“现实环境”。——最好的状态即所谓“把最美的世界献给孩子”。

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梳理一下校长应该努力满足的学生发展需要。我们发现,校长所做的大多数工作,都可以对应学生不同层次相应需求。满足的需求层次越高,就能越高效地增强“自我”的协调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这其中,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搭建自我实现的平台匹配于校长感召力的最高层次。举一例,《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长,是极具感召力的校长,他就做过一件事:为一个腐腿的孩子专门设计一个校运会项目,以便让这个腐腿的孩子能够夺得冠军,体验一把“自我实现”的感觉!那难得的一幕,旁观的作者终身不忘,以至写入书中。

创造美好“现实环境”——这是“校长感召力”的基本构成。现实中,我们也是努力这么做的:“教师妈妈”是在爱与尊重的情感领域的环境构造;“行政班+走班”是在学习的组织形式方面的环境构造;“国学经典、棋类文化、凤城漫步、体育项目等进校园活动”是在课程校本发展方面的环境构造;“图书漂流”活动是在拓展认知世界方面环境构造……我们总要努力提供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生活在学习共同体之中,互相帮助,互相悦纳,互相润泽!就像王阳明《传习录》中所说:“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创造美好的“现实环境”很不轻松!这是一个系统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是一个改善心智的过程,是一个努力促进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

【总结】

从“我上学了”到“真我的风采”,从学生个性构成与终身发展的角度审视:

(1)“校长感召力”的立足点是唤醒自我,塑造超我,探寻真我,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新时代迫切需要重视与落实良知与理想教育;

(3)创设和谐美好,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懈努力! 

作者系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