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施良方之《学习论》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寒假,因为疫情,假期一再的延期,尽管不要到园上班,但老师们的学习没有停下,在这样一个有着充裕时间的日子里,我选择了施良方老师的《学习论》一书,选择这本书的第一个原因是今年的泰州师说安排我参与的关于学习方式的话题,既然要讨论学习方式,那自然应该把什么是学习先弄清楚,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深度学习,这个话题无论是在哪个学段都说得比较热,那么如何基于儿童的特点,从儿童的视角支持幼儿的学习,这也是需要先弄清楚学习的原理的。找出这本书之后,我大略翻了一下,感觉理论性很强,读起来比较费劲,于是就上网搜别人读过这本书的感悟,看过之后,有了读下去的信心。在粗看一遍之后,对此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分享如下:
整体感受
《学习论》一书对学习的剖析非常透彻,全书由绪论加十六个章节构成。书中涉及的学习理论有: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格思里邻近学习理论、赫尔驱力还原学习理论、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早期折中主义学习理论、加涅累积学习理论、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习性学习理论。作者首先对什么是“学习”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在最后的摘录中有详细解读)。另外,书中对学习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理论概括,介绍了学习原理与策略,并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全面深入地分析、探讨了学习的规律,让读者能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给人以很多启迪。作者对西方的学习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概括,并且在每一个学习理论之后都以辩证的态度进行了述评,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严谨、细致、科学的研究态度,对各种学习理论的认识也更加丰满,便于在运用时能够取其优点,灵活运用。
章节体会
第六章是我感兴趣的内容之一,介绍的是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这一章节里,我了解了皮亚杰学习、研究的经历,从他的经历中我看到的是一位学识广博、执着钻研的思想者、研究者。
皮亚杰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发生认识论,这是他思想的精华所在,由此也填补了传统认识论研究的空白。他将认识发生的哲学阐释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识发生论也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
逻辑与动作之间的关系是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的核心。他创造的儿童发展的阶段论,即他将认知发展分成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他还揭示了其心理起源。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即同化、顺化和平衡。他认为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成熟论者所强调的),也不起因于客体(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尽管皮亚杰的理论也还有不足或不完善之处,但皮亚杰众多的理论与观点对于现今儿童发展,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发展还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我从中得到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重视儿童的自主活动。我们要把儿童看作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学习,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和儿童成为玩伴,在游戏中观察他们、发现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关注儿童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使儿童进一步获得经验,提高原有水平。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儿童,创设适合儿童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是要关注儿童的操作探索。皮亚杰的建构式理论认为动手操作是认知——冲突发生的途径。为了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区域,比如:生活区中的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系鞋带等活动,科学区中的“沉与浮”、“弹性”、“会发光的电池”等探索活动,在区域创设的同时,还应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让儿童在自主的选择中探究、发现、成长。
三是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皮亚杰在实验研究中发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说明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低向高的顺序发展,过程既不可跨越也不可逆转。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给我的启示就是教师需要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的水平和特征真正了解,并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给以适宜的引导,只有以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有实效。
四是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皮亚杰的理论更多的强调儿童的能动性,重视儿童的自主探索,但对教育和教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却有所忽略。我们在学习大师们的方法或借鉴书中理论的时候,都要以“儿童的视角”进行细心甄别、合理取舍、优化运用。作为教师,我们更要了解每个儿童,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找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给以适宜的指导,真正促进儿童有效发展。
我的摘录: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2.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
——列宁《哲学笔记》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人类一般认识过程。
——毛泽东《实践论》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两个必要环节,从认识形成的过程来看,一方面,认识始于感觉经验,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理性认识的任务在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科学抽象,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把握事物内部的本质。“这一思想为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奠定了哲学基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