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学前教研>详细内容

一日生活皆课程

来源:儿教中心 作者:任冬美 发布时间:2019-07-29 浏览次数: 【字体:

【摘 要】幼儿园教育要关注幼儿,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把各种教育内容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幼儿创设更开放的学习空间与内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幼儿园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 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我的理解是,幼儿教育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不仅仅在生活中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更要把幼儿的生活环境和现代生活的教育元素融入到幼儿教育中。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正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陶行知先生在多年以前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幼儿的实际需要,适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才是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我充分理解,要随时关注幼儿的生活,到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教育内容。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了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即生活中的教育点,就能不断地进行钻研与探索,挖掘教育素材。

一、一日生活皆课程,做“为生活而教育”的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一日活动皆课程”就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课程,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应有教育的目的。幼儿从入园到离园一天的时间, 共分为八个块面,分别是来园、户外体育锻炼、学习活动、游戏时间、盥洗餐点、 散步午睡、离园。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幼儿参与、树立榜样、社会规则渗透、家园合作等方式进行常规的建立和规则的制定,教师通过持之以恒的提醒,让幼儿把班级常规和社会规则进行衔接,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保证幼儿主体性发挥,使幼儿真正的富有个性的成长。如: 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不是向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讨论。在幼儿园中,通常幼儿的被子、水杯、毛巾等都是一模一样的。可以把问题抛给幼儿,怎样才能知道哪一个杯子是你的? 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超市东西乱七八糟,我们该怎么办呢? 在班级常规制定并得到遵守之后,在进行每个块面时都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幼儿有所收获。 如:在中班《我身边的交通工具》 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早上“开车”入园,老师们会为幼儿创设停车场,教师提醒幼儿,车子要有序的停到停车场。在户外锻炼的环节中,组织红绿灯的游戏,在游戏中树立幼儿的交通规则意识,另外还要把交通安全的概念融入到游戏中。在角色游戏“加油站”的游戏中,小朋友开车加油,也要提醒幼儿注意遵守加油站的规则。把社会秩序感转化为秩序行为需要充足的时间。我们通过主题活动,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融入社会秩序,让每一个环节都能为幼儿以后的生活打下铺垫。

课程“完全来源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中开展,也从生活中结束”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我们不能只把集体活动看作幼儿的学习活动, 而应该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意义,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保教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相互协调,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成长。

二、一切课程皆生活,让课程内容、教育环境、游戏材料生活化。

1.教学课程生活化

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课程内容。在小班幼儿的教学课程组织中,生活化更加凸显,使幼儿园与家庭有一种连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生活色彩逐渐减少。教育与生活结合是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重要原则。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实践在自觉遵循着这一原则。

课程安排依照幼儿园生活的自然顺序展开。例如,幼儿每年九月份入园,开始是“迎接幼儿入园”、“入园初步、适应”、“适应集体生活”等教育活动,然后才转入其他内容。幼儿升班、毕业离园时,也配有相应的活动,尤其是“入学准备”教育和“毕业典礼”活动,更是充满生活色彩。

课程内容依据节日顺序组织节日活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传统节日,更具生活和文化气息。我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国庆节、建军节、“七·一”节,国际性的“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节日的教育价值不仅表现在认识方面,更体现在情感方面。通过节日,幼儿可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性。

依据时令、节气变化规律组织课程。生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然界的变化引起的。时令、节气是自然界变化的具体化。植物、自然现象、气候变迁等与时令、节气有关的方面成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参照体。幼儿对这些自然规律感受真切,但难于理解,因而好奇。由于幼儿理性水平低,要摆脱时令变化进行理智活动实在太难。利用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教育,适合幼儿以感性为主的特点。

2.学习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例如在开展“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主题活动时,通过“我的家人”、“我家的门牌号”、“我家的电话号码”等一系列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让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家里人的鞋子号码、身高、体重是多少,为家人选择物品,认识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运用数物对应、点数对应、声音与数字对应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并理解数字的意义。又如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的号码“110”、“119”、“120”,感知数字不同的意义。总之,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能使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主动地体验、尝试,并积累感性经验,使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生活化。

3.学习环境生活化

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是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精心选取科学、文学、艺术、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并将之融为一体,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营造出一个能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生活环境。这是一种回归自然、充满趣味和学习元素的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儿童能够以游戏等方式自然、主动地学习和探索,自由选择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借助教师的支持不断超越自我,获得丰富而积极的学习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例1:可以在楼梯上设计各种颜色的数字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让幼儿有意无意地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同时,把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及按规律排序等多方面的内容融入其中,幼儿在进出、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力。当然,楼梯台阶上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以丰富。

例2:走廊是幼儿经常玩耍的地方,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环境,如在地板上画上“迷宫”、“房子”,或在走廊底板上制作地面棋谱,幼儿自由游戏,并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认知。

例3:创设与幼儿生活熟悉的角色游戏情境。小班孩子第一次来到幼儿园,对家里还有很深的依恋之情。开学时可以创设两个平行游戏——大娃娃家和小娃娃家,还有超市和理发店,让幼儿增强亲切感。孩子来到教室,就开始摆弄锅子,炒菜、洗碗、洗衣服、抱娃娃等。孩子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4.游戏材料生活化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主要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幼儿获得知识的量。因而,活动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选择那些合适的、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材料,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激起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活动中学有所得。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选择幼儿熟悉、喜爱的材料。

例1:树叶、果壳、种子、石块、稻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欲望。利用这些材料可以开展《树叶变变变》、《蔬菜拼盘》、《种子镶嵌画》、《石头穿彩衣》等活动。使用自然材料,让孩子们真切感受着常见材料的妙用,自然而然活动积极性就更高。

例2:现成游戏材料,如插塑玩具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它以五彩缤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吸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它,让幼儿进行形状、颜色、大小的分类,还可以进行排序、分合、加减的操作练习。

例3:请家长合作收集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如瓶子、盒子等废旧物洗净消毒后,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瓶娃娃,用风铃、小汽车、方便面的纸碗做成菜场的样子,月饼盒做成电脑。报纸、易拉罐、可乐瓶、彩条、纸盒、布条、软垫等生活废旧物在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眼里都是宝贝。 
通过师幼、家园间的互动合作,这些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现成材料均可再利用,促进活动的趣味开展。

“生活”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要关注幼儿,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把各种教育内容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幼儿创设更开放的学习空间与内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