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学前教研>详细内容

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儿生活

来源:儿教中心 作者:丁纪群 发布时间:2018-12-15 浏览次数: 【字体:

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幼儿阶段是人品格形成的关键期,让幼儿从小接触、感受丰富的传统文化,对幼儿人格的塑造、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习总书记十分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那么,如何在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近几年,我园遵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以《纲要》为指导,探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生活环境,渗透到一日生活环节之中,开展丰富的传统节日活动,挖掘利用多方面的文化资源,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生活化,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润泽下健康成长。

一、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环境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要密切结合。环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常常影响和决定人的成长、发展,幼儿园是幼儿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和《纲要》中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一精神,我园注意着力营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幼儿园环境。

在幼儿园走廊我们设计出古色古香的屋顶造型,贴上老式砖瓦的贴纸,墙壁上展示中国京剧艺术、家乡美食、著名景点等传统文化图片。幼儿走进经过精心创设的具有特色和美感的校园环境,就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他们每天在“环境”这位老师的无声熏陶下,认识了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美景美食、中国国粹等等,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增添了对祖国、家乡、传统的自豪感。除了幼儿园大环境,我们还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班级环境创设,结合主题活动《我喜欢》、《我的祖国》、《我的家乡》等,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图片、儿歌、故事等资料,并用文字、图画、作品等形式展示在班级墙面。班级布置出幼儿喜欢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环境,如角色区模拟创设泰州皮包水茶楼、草炉烧饼店,表演区设置古戏台、京剧小舞台,美工区提供民间工艺、京剧脸谱制作的空间等。各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在这些特色活动区域投放材料,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及时更换或增添。幼儿每天在班级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还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无声的环境起到教育无痕的作用,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幼儿的心灵,激发他们爱祖国的情感。

二、捕捉适宜的传统教育切入点

陶行知先生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指南》中也指出:“要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每天的晨间活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进餐、散步、午睡等各环节,都蕴含着教育的价值,都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天然土壤。

我们从一日生活中捕捉适宜的切入点,将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之中。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由一名大班幼儿向大家介绍、领读传统儿歌、家乡童谣,在欣赏、传唱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中国语言的带来的趣味性和美感,增长了知识,润泽了心灵。每天早操时段,老师和幼儿一起做自编自创的京剧操,在悠扬的京剧音乐和一招一式的动作表演中,让京剧国粹走进幼儿生活。幼儿欣赏、感受京剧的唱腔美、音乐美、表演美,激发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我们通过播放音乐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比如户外活动回到教室,播放《二泉映月》、《渔舟唱晚》之类节奏优美舒缓的器乐曲,使幼儿尽快安静放松;区域活动结束后整理材料、进行盥洗的环节,播放孩子感兴趣的戏曲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表演动作,减少等待时间;起床播放欢快、亲切的童谣音乐,调动幼儿情绪,增进幼儿互动。这些传统音乐萦绕在幼儿耳边,不但减少和避免过渡环节幼儿的消极等待,形成班级良好常规,更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与欣赏力。户外活动时,老师带领幼儿玩“丢手绢”、“拍山墙”、“老鼠笼”、“城门城门有多高”、“老鹰捉小鸡”等丰富有趣的民间体育游戏。午睡前或放学前与幼儿一起欣赏传统故事或民间童谣。区角游戏时,幼儿在美工区用水彩笔、剪刀、胶水、水粉颜料等不同材料专心制作自己喜欢的京剧脸谱,在表演区选自己喜欢的头饰、道具表演民间故事、京剧唱段,在益智区玩自制的九宫格棋……幼儿通过自己喜欢的绘画、折纸、表演、游戏等形式去接触、感受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无限乐趣。传统文化的“活水”每天润泽着幼儿的心灵,有效促进了身心发展。

三、开展丰富的传统节日活动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瑰宝,更是幼儿身边实实在在的生活。我们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传统节日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五大节日到来之际,各班通过班级环境、主题墙、区角材料的投放来创设、增添节日氛围,为活动开展奠定基础。班级老师将不同节日所体现的文化内容整合到主题活动之中,以谈话、集体活动、区角游戏等不同形式组织系列活动,帮助幼儿了解节日的来历与传说,懂得传统节日中“重亲情、重孝道、尊老爱幼”的文化内涵。幼儿园组织丰富多样的节日庆祝活动,或师幼互动,或亲子同乐,或走进社区,每次活动精心设计,注重创意。如:元宵节组织幼儿与父母、与社区独居老人一起揉面团、搓元宵共享团圆。孩子们学到了搓元宵的技巧,亲人、长辈们享受幼儿为自己送祝福的快乐,满足和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心中,亲情和孝道的种子也在幼儿心中播撒。中秋节各班唱中秋歌曲、制中秋灯笼、做中秋创意月饼等,以不同的形式“亲子共度中秋”。幼儿在与家长的互动中体验到中秋节的团圆与快乐,增进了亲子感情。重阳节组织小、中班幼儿慰问身边的老人,组织大班幼儿准备节目、制作贺卡,到社区慰问独居老人,为爷爷奶奶捶背、捏腿。幼儿在实际参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懂得了孝敬老人、爱护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娱乐性的传统节日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和内涵,受到优良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利用多方面的传统文化资源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社会即学校”,整个的社会范围即是整个的教育范围。他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应该是丰富的。单靠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远远不够,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和社会上各类有效资源,可以增加教育的途径和资源,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化、生活化。

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动员家长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物质资源,为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给予支持。邀请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有研究的家长担任志愿教师,来园与幼儿交流、互动,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鼓励家长在家中给幼儿讲民间故事,与幼儿玩民间游戏,休息日带着幼儿去周围的文化景点走一走,增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社区也是幼儿身边的资源,我们广泛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幼儿走进社区,与社区文娱宣传队定期互动交流,欣赏学习宣传队表演的打腰鼓、地方戏剧、京剧等传统艺术,利用传统节日,共同慰问社区老人。另外,我们还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社区剪纸高手到幼儿园教幼儿民间剪纸,邀请泥塑老师与幼儿面对面讲授泥塑技艺,邀请围棋高手用趣味的方式带领幼儿感受中国的围棋文化,邀请大剧院工作人员用生动的童话剧形式为幼儿表演民间故事。不同类型的社会人士来园与幼儿互动,拓宽了幼儿眼界,丰富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幼儿在与家长、社区人员、物质资源交互作用中构建起丰富的知识经验,了解到中华传统的优秀和博大,激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实践证明,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儿生活,让幼儿从小接触、感受中华民族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快乐的体验中得到无声的润泽,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