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学前教研>详细内容

《TET教师效能训练》读书心得

来源:学前名师工作室 作者:严安 发布时间:2023-01-05 浏览次数: 【字体:

这几天读了《TET教师效能训练》这本书,这本书给我们讲解了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应如何处理,积极聆听的多项用途,当学生给教师制造问题时教师应如何处理,教室里的冲突与化解冲突的双赢方案,师生间价值观相冲突时的解决办法等问题。

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如何“积极聆听”学生的心声,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我们谈话呢?对我们退避三舍呢?为什么我们之间总有一种莫名的疏远感呢?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可能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忠实的聆听者,而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权威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感到更多的是压力、是恐惧,不愿意或者不敢把自己的问题或困惑讲出来。正如书中所说:“积极聆听”技巧的价值无法估量,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生活的问题,可以促进成长、独立、信心和自立积极聆听”使“教育是爱的一种方式”变成现实。

“积极聆听”是教师面对学生表达时的重要回应方式,其核心是肯定学生经历的事实和其内心的感受及需求,拒绝来自老师的主观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尊重、理解和接纳。其具体的做法说白了就是简单重复学生说的话,忍住不做评价、不提建议。看似简单,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书中以“头脑风暴”为例,阐述了评论所带来的坏处,正是那些“及时”的评价,限制了我们的交流,遏制了说话者的表达,使得谈话陷入了僵局。因此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听他把话说完,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情,孩子在说完话的一刹那,内心已经得到了滋养和疗愈。可以说,尊重孩子的权利,这比什么都重要。正如斯宾塞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它在本质上除了知识传承、道德培养外之外,就应该是对孩子权利的尊重。不明白这一点,任何苦心孤诣的教育都是失败的。在给学生带来更多知识与成长的同时,也要努力减少矛盾冲突,建立相互尊重、彼此需要的师生关系。

这让我想起杨坤国老师他的“有效沟通”方式,除了平常的谈话外,他鼓励学生以自我教育日记的方式和老师交流。让学生把一些难以启齿的话变成文字与老师沟通,杜绝了面对面的尴尬和不适,也给学生更多充分思考如何表达的时间,这种交流无疑是宽松的、没有压力的,也更能让学生有主动交流的意愿。

“自我效能”这一概念是班图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来的。80年代后这一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班图拉看来人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还受对行为期望的影响。他把行为的期望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结果的期望,如果人预期到哪一种行为将会导致好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会被激活和被选择。如:教师认识到认真备课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他就会积极备课;另一种是效能期望,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效能感。根据班图拉的理论我们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定义为: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它包括两个方面即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和学的关系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的量,如:有的教师相信通过教育可以使差生变好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差生是由遗传、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教育难以使他改变。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教育理念和信条的反映。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高低的判断。如:教师相信自己能够教好某一门课程,相信自己能够教育好学生……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受益匪浅,内心重新形成了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定位,尤其是学生角色,我们定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来对待,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主性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