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工作>文件简报>详细内容

2023年全区教育工作要点

来源:区教育局 作者: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3-02-23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深化幸福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之年。全区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区委、区政府“幸福教育”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深化幸福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名师工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打造“有质量、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海陵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加强党的领导,提升高质量发展引领力

1.强化政治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真功见实效,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压实压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工作制,完善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加强对学校社团、公众号、讲坛、图书等规范管理。

2.夯实基层党建。严格落实学校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优化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以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为抓手,深入推进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活动,扎实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坚持“一校一品”打造学校党建新品牌。加强民办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组建学前教育党建联盟。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党建带动群团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协同育人方面的引领作用。高质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扎实开展第四批党员轮训工作。

3.加强干部培养。修订《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突出质量考核导向。健全校长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办好校长创新能力研修班等重点班次。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选拔一批85、90后校级干部。梯次配备各年龄段干部。着力选拔管理实绩优、科研意识强的干部,建立后备人才培养库,完善岗位培训、集中研修、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分类培养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内部机构设置和干部职数管理,指导学校公开选聘一批学校优秀中层管理人员。

4.从严管党治党。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严防“四风”问题变异返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学校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聚焦资产处置、后勤基建、学生资助、招生入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持续整治“微腐败”现象。深化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廉政短信提醒、廉政谈话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

二、坚持五育并举,找准高质量发展发力点

5.全面推进改革实验区建设。扎实开展“‘双减’背景下育人方式转型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加强与教育先进地区交流合作,总结提炼大浦中心小学“美好课程”建设经验,举办“‘双减’背景下育人方式转型改革”专题研讨会。聚焦内涵品质提升行动,新培育省级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1-2项。打造区域科技创新教育共同体,探索具有海陵特色的学生实践和科学素养培养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加强师资培训,加快中小学实验学科、科技创新类等课程建设。

6.完善思政育人机制。探索中小学德育区域一体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宣讲、竞赛、征文等系列活动。完善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上思政课制度。广泛开展“学四史”、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品格提升等项目实施,丰富实践育人方式。打造2-3个德育品牌工作项目,培育一批精品案例、优秀教师、特色育人学校。

7.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素质教育“5+2”工程,抓实抓好“五项管理”,加强科技教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健全“五育”融合发展新路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深化体教融合,推进实施青少年“5621”计划,加强体育“一校一品”和校园体育俱乐部建设,培育2-3所“5621”项目特色学校。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力争在95%以上,近视率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依托地域美育资源、高校资源,建设传统文化精品课程,培育美育特色学校和特色社团,打造一批高水平中小学生艺术团。鼓励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评选一批劳动教育优秀课。命名一批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推动养成教育走深走实,制定实施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计划。深化书香校园建设,深入开展“凤城·悦读”活动,培育1-2所市级“大阅读”示范基地学校。实施课后服务品牌化行动,拓宽校内外资源渠道,打造“课业辅导+特色社团+一校多品”课后服务形态。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核心理念,适时开设“数理”基础课程、科技创新项目、学段衔接课程,为未来科创人才培养奠基,促进幼小、小初学段高效衔接。

8.重视学生心理关怀。探索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体系。组建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和班主任心理专题培训。注重心理危机前期干预,完善海陵区心理援助专家组建设机制。全面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将其列入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教育的重点内容。与海陵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加强联动,开展心理健康“校校行”活动。聚焦心理关怀,推广实验小学“教师妈妈”经验做法。

9.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丰富育人平台,探索构建具有海陵特色的家校共育模式。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依托家委会和家长学校,广泛开设亲子沟通、习惯培养等家庭教育指导课。优化联合家访制度,动态掌握学生家庭情况,更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探索社区教育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三、聚焦教学质量,把好高质量发展生命线

10.加强教学质量监测。认真落实《海陵区中小学教学规程》,组织对各中小学校开展教学视导,规范教学要求,及时反馈问题清单,跟踪督导整改。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合理评价机制。研制中小学主要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区级样卷,构建教学质量监测和学业水平检测制度化体系。每学期召开2次教学质量分析会。加强新高考中考改革研究,精心组织初三年级科学有序复习迎考,指导初中校分层分类做好学生精准培养,确保中考质量持续提升。围绕“幸福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核方案》。

1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围绕“聚焦新课标,赋能新课堂”主题,开展特色化、多元化、系列化的课堂教学专题研训活动。推动“问题前置教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层次应用,探索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教研,构建高效课堂。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开展教师实验教学、自制教具、学生制作学具等比赛,将实验教学纳入区级教研计划,提升教师实验教学能力。

12.提升教科研训实效。调整教师发展中心内设机构设置,组建“海陵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全区教科研工作。加强研训员队伍建设,配齐配优研训员,建立研训员与教学质量联动考核机制。深化区级学科中心组建设,持续推进区级教案和校本作业的编制和修订,开展中小学教案和作业设计交流展评。完善“区-片区-学校”研训联动机制,以区级教案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区域和集团一体化大备课,构建高效的备课组运行机制。完善校长到教学一线管理教学长效机制。培育储备2-3个省级教学成果项目。组织区级教学技能比赛,指导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评比和基本功竞赛,进一步提升省、市竞赛的获奖人数和获奖层次。

四、突出育德培能,激发高质量发展内驱力

13.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宣传教育、示范引领、有效监督、奖惩并举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增强教师政治意识,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新培育一批“四有”好教师团队,继续做好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最美教师、教育之星等推选工作。放大先进典型效应,举行优秀教师事迹宣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对标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组织新入职教师公开承诺和入职宣誓。开展师德违规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师德失范行为通报力度,压紧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

14.培养高层次教育人才。贯彻落实《海陵区幸福教育“名师工程”实施意见》,分层分类制定培养计划,统筹规划全区校长、教师和班主任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构建具有海陵特色的进阶式教育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建立高层次教育人才奖励保障机制,将“名师工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投入的重点予以优先保障。聚焦“名师工程”各培养梯队,制定考核任务“清单”,完善考核办法。建立“名师工程”培养对象主持省、市级课题的管理与考核机制,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绩效。

15.健全教师培养体系。探索适应当前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新模式,以提升实效为目标,整合师训资源、拓展师训模式,高质量组织举办好各级各类培训。构建区、集团(校)一体培养机制,制定全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强“新入职教师”跟踪培养,畅通优秀教师快速成长通道。围绕教师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备课、命题、研究、信息化应用专题培训。开展教师讲坛活动。研究制订《加强新时代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挥“海陵区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作用,开展具有实效的班主任工作研究和指导。举办班主任主题论坛活动。开展班主任“导师帮带”活动,鼓励青年教师以实习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等形式参与班级管理,完善班主任梯队结构。

16.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继续开展教师跨学段交流工作,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学前教育备案制教师改革,促进学前教育师资优质均衡。进一步推进教师职称评审改革,完善教师职称三级评审机制。规范和创新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开展教师岗位晋升工作。推选新一批市、区三级骨干教师。继续实施校园招聘和吸引优质高中毕业生填报优质本科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回乡从教工作。做好已签约定向培养师范生实习工作。会同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加快优秀教育人才引进步伐。

五、促进优质均衡,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7.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改革,审慎推进教育集团布局和管理体制调整工作,推动教育资源要素在集团内有序流动,进一步理顺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形成责、权、利相一致的办学模式。探索教育集团各校区之间学生联合培养、贯通培养等试点,推动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健全“优质均衡、资源共享”的小学集团化办学机制。推进“新优质初中”建设,试行学段纵向衔接的集团化办学方式,探索区域灵活招生机制,以省内外名校为依托,提升初中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完善集团化办学考核机制。做好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工作。

18.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探索课程质量评价改革新路径,研究制定课程质量评估方案,指导幼儿园建立健全保育质量自评机制。纵深推进区域课程游戏化项目,开展“游戏化课程质量年”活动。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确保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较上年有所提升。加大优质幼儿园创建指导力度,推动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做好民办园普惠服务协议续签工作,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园开设托班,提供放学后托管服务。

19.推动社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持续巩固校外培训机构压减成果,严查隐形变异培训机构,及时化解培训机构涉稳风险。加强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建设,组建“海陵区社区教育学院”,构建以市开放大学为龙头、社区教育学院、镇(街)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居民学校为主体的社区教育体系。指导华港镇创成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积极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新培育2个省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立居民终身学习电子档案。办好202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六、注重统筹协调,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20.强化教育督导评估。组织实施中小学综合督导与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督评,全年综合督导中小学5-6所,督评幼儿园8-10所。重点抓好督导问题的整改,形成督导工作闭环。聚焦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围绕“双减”“课后服务”“五项管理”“科学保教”等方面开展专项督导。进一步加强挂牌督导责任区建设,实施挂牌督导月报制度。继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年度监测和自评工作,加大整改力度,提升指标达标率。

21.提升教育装备水平。组织实施二附中新校区建设工程,二附中综合教学楼春学期投入使用,建成城东中心小学济川校区、润泰幼儿园、迎春幼儿园。加快推进运河路小学、运河路幼儿园、春晖幼儿园等项目建设,确保运河路小学、运河路幼儿园年内主体封顶。启动海军中学新校区、紫东初中等项目前期工作。以智慧校园创建为抓手,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中小学各类实验室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空调改造三年计划,为全区140间小学教室安装空调。

22.筑牢学校安全防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总要求,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体系,推动校园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片区职能,对照《海陵区校园重点部位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指南》,扎实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闭环整治。推进校园警务室标准化建设,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合格警务室进行复检。开展校园保安技能培训。根据《学校“1234+N”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开展学校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加强师生和家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做好常态化防控和疫情流行期间应急处置相结合,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

23.切实提升工作效能。紧紧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局,严格执行《机关效能升级十条》,以“有第一必争、有先进必当、有标杠必超”的实干精神,抓好重大事项落实督办,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严格落实《海陵区社会性事务校园进入“十不准”》,持续优化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环境。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教育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工作水平,塑造海陵教育良好形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