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系统新闻>详细内容

思维导图理名著 课题促读整本书

来源:泰州二附中 作者:江南春 发布时间:2021-01-14 浏览次数:14 【字体:

众所周知,《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鲁迅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连同前面的小引和后面的总结,共12篇被选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12部导读名著之一。而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被列入了初中语文的讲读课文。

1月12日,海陵区初中语文课题组在二附中举办“思维导图在名著复习中的应用”教学研讨活动,初中语文教研员钱萍主持并指导活动。

活动中,二附中黄佳丽老师上了一节导读教材《朝花夕拾》的复习课。黄佳丽从思维的逻辑性出发,引导学生以“人”“物”“求学之路”为线索,对《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进行自主梳理、整合,然后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重新构建课本内容。由“朝花”出发回顾人物和故事情节,从“夕拾”落点体会作者情感和写作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思维导图的建构中,深化了对《朝花夕拾》“整本书”的理解。

课后,开展了研讨活动,听课者各抒己见:郭杰老师认为,黄老师的课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深层次、小细节完成了对《朝花夕拾》的复习和主题的深入理解。姜慧老师觉得,有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这节大容量的复习课显得繁而不杂、细而有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跳出篇章的限制“俯视”整本书,对书中的人、事、情有了更加立体全面的认识,巧妙达成了“整本书”复习的教学目标。课题组其他成员也对黄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成效做了中肯的评价。

钱萍做了总结性发言。她说,传统的名著复习模式往往把时间用在“感知记忆”层面,师生的关注重点是背诵和做题,而忽视了对名著相关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运用思维导图重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维可视化”,将教学聚焦在思维层面,变依靠记忆和经验答题为运用理性思考解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钱萍还介绍了“新中考”对整本书阅读的新要求。她表示,此次教研活动是对整本书复习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一次积极探索,契合“新中考”的要求,也为课题组其他成员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活动最后,该课题组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内容,设计寒假“悦读”任务清单供全区初中学生使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多形式、多感官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促进全区初中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