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走向2035的中国学校
8月27日下午,海陵区举办暑期第三阶段校长培训活动。活动邀请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农工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严华银作报告。局机关领导班子成员、教师发展中心中层干部、基层学校党政负责人、见习校长、后备校级干部等聆听了严华银的报告。
严华银的报告以《转型:走向2035的中国学校》为题,从转型时代:全球和未来;人才转型:生存与捍卫;学校转型:变革和提升三个方面逐层分析科技创新带来的教育变革,引发大家对未来教育的思考。
严华银的报告从影响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几件大事说起,提出“我们的问题在哪?”他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在找到‘机械式学习’和‘创造性思维’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之后,才能有出路。”
他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或即将改变人类的学习形态。假如人机并存是一个难以回避的未来事实,那么人类向人工智能学习,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
他还认为,互联网、物联网已经并正在迅速改变学校教育的形态。“泛在”成为学校和教育的显著的样态。教育一定不会消亡,但极有可能作为实体意义的“学校”会逐渐被“虚置”。
“未来人才要向‘高品质’发展,必须要有高超思维、高新创造和高强人格。“他结合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文件,强调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
他认为高品质“未来学校”应具备几个特征,即: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灵巧学习及创新的赋能场;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创新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
严华银的报告中激起了聆听者的极大兴趣和深深的思考,会场不时响起阵阵笑声。特别是他反对“让儿童站到教育的中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快乐学习”等教育观念,赢得老师们热烈的掌声。
海陵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姜小军充分肯定的严华银的报告,引发了海陵教育人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刻的思考。姜小军要求全区教育工作者围绕严华银教授的报告思考“未来的教育什么样?教育的未来怎么抓?”,把严华银报告的新思维、新观念、新考问转化为推动海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