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奇迹
近日,无意间翻开美国杰出教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文中闪光的语言文字、奇迹的教学历程和朴实的教育思想一下子吸引了我,“一间教室带给孩子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第56号教室,这个普通的教室,因空白处流动着的是雷夫的谦和、智慧、爱心、耐心、信任与尊重,而成为一间任由孩子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不平凡的教室,成为了让孩子们的人生走向高度的奇迹涌动的无限空间。
品读着雷夫老师一个个感人而又真实的故事,内心充盈着感动。雷夫老师让我明白了好老师的教育就是一种细心的呵护,一种耐心的等待,一种真诚的信任。好老师不是在于他的教学理论比别人高超多少,不是他的教学方式比别人先进多少,最关键的就在于他的眼中有学生,始终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学习状况不同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能在课堂中各得其所,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欢欣。雷夫老师对学生执着、狂热的爱让我钦佩,他对待学生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付出了真爱。他凭着超凡的力量,在一个小时之内,改头换面地在图书馆与教室之间来回,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们借一本书!甚至他还坚持每天从早上6点开始,到下午5点一直都与学生共同学习,并完全无偿地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额外给学生补课!他这一坚持就是25年!书中雷夫老师对后进孩子的呵护让我感动:每一科都跟不上进度的后进学生丽萨,在交作业时,找不到家庭作业,雷夫老师没有责怪她惩罚她,而是相信她做了作业,只是提醒她以后收拾书包要有条理,丽萨从此再不曾少过家庭作业。雷夫老师抓住了建立信任的契机,善待孩子的错误,在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提出渐进的要求,为孩子挺起可靠的肩膀,期待着孩子的进步,成为了受学生信赖的师长和朋友。掩卷长思,如果搞一次民意测验,让我回答:什么样的学生你最喜欢?第一反应我一定会把听话、聪明、学习成绩好……列为先决条件,但平时我自认为是一位公正无私的老师: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成功唯一标准,对学生一视同仁,课堂上的氛围平等和谐,不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课余喜欢和孩子们交流谈心;孩子们也因此和我亲近,我常常有当老师的成就感,自认为是一位好老师。可没想到上周五,学生小雅在她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张纸条给我:“老师为什么你喜欢小雪,不喜欢我?”难道我无意中伤害过孩子了吗?开学来,有关两个孩子的一幕幕都像放电影似的展现在眼前:小雪是我们班的中队长,她的学习成绩优秀,发展全面,积极参加活动。上课时,她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对人也很大度。有一次,同桌的男同学无意间把墨水甩在了小雪的新裙子上,她不仅没有责备别人,还和那位男同学一起清理地上的墨迹,我在班上大大地表扬了她一番;小雅呢,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还爱做小动作。小雅有一次下课时向我报告说她发现一位同学的书丢在操场上,她好不容易找到了失主,我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声:你做的对。…… 小雪每次跟我讲话,我都是耐心地听完;而有一次小雅要跟我说一件事,我由于有一点事而没有把话听完,……由小雅一个孩子,我想到了全班的每一个孩子。表现好的学生只占班级的少数,而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学生都默默无闻,成绩一般,表现一般,甚至成绩差,表现也差,我是否主动地去关注了解了他们呢?仔细想想,绝大多数表扬我都送给了表现好的学生,只有少数是送给表现一般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差一点的学生就更少了。现在看来,岂不是好的更好,信心十足;而表现差的更差,灰心丧气吗?喜欢好学生是每一个教师的本能,但是发自内心地关爱表现一般甚至表现差的学生却是我们要尽力去做的。
回想起自己平日里看到后进生在课堂上暗淡的眼神和课后邋遢的作业,心里是既着急又生气,很多时候对他们也不耐烦,会选择用“严肃”来镇住学生,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比如遇到一道题讲了很多遍,后进的学生还是不懂时,我们通常会沮丧,甚至发火:“我不是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你刚才有没有在听啊?”雷夫的学生艾伦告诉记者:“遇到我不懂的题目,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直到我听懂为止。”读到了雷夫老师的如此的爱与坚持,告诉了我:正是因为那无数个爱与坚持,才缔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遇到孩子不完美时,总是对他们发火。我们的潜意识里总是喜欢优秀的学生,有时自己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刺伤其他孩子。优秀学生在班里一定是光芒四射,表现一般或者落后学生却更需要老师的关注,更需要我们的信任,发现这类学生的闪光点有时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教师的工作既给我带来过欢乐,也给我带来过忧伤。我曾不止一次地因为自觉对某个不守纪律、懒散、不听话、任性的孩子束手无策而感到极大的不安。这种孩子有时对老师的规劝、教诲、严厉申斥、惩罚,甚至对尖锐的批评,都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甚至采取带有挑衅性的态度。他们不仅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不肯作任何自我批评,反而给人造成一种以此炫耀自己的形象。对待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著名的教育专家雷夫老师给出了答案:首先,从在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其次,在对一个集体进行教育时,必须了解这个集体中每一个儿童不同的精神世界,细心地教育每一个培养对象。对每一个人的教育是和对整个集体的教育分不开的,但在一定意义上,对个人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特殊领域。第三,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以信任代替恐惧,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热诚和良善的本性,让每一朵花儿都能尽情地开放。
“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困难学生”需要教育者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由于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家庭教养、个性特征等等因素的差异,学生发展很难绝对均衡同步,往往总有部分学生暂时滞后或掉队。但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能够体现自己个性尊严的角色,从而尽情挥洒其独具魅力的创造色彩,并自由舒展其澄明自然的心灵空间,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从雷夫先生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他对孩子深深的理解,与深深的爱!读到了他对教育真谛真切的、深沉的领悟!
教师应善待每一个生命,公正无私地对待每一位孩子,保护好每一位孩子敏感的心灵,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眼神,都能点燃孩子心中的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我将不再吝啬我的爱心。只要我们捧出一颗真诚的心,真正走进孩子色彩斑斓的世界,把自己的爱的阳光和雨露洒向每一位孩子,用心呵护每一位孩子,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教育奇迹。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