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小学教研>详细内容

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思考

来源: 作者:缪伟华 发布时间:2019-07-15 浏览次数: 【字体:

摘录:《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在各个不同的教学时间里,语文学习的目标、内容与侧重点,应该体现出不同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确立一个前提,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的。 ——摘自序言1、2页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思路

1、提前识字,早认多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6-13岁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要利用这一年龄段的记忆优势,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于游戏之余,利用高质量的韵语启蒙读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读读背背之中,认识2000个左右常用字,只认不写。这样,小学生一入学便可利用汉字阅读。在阅读和生活中巩固已识汉字,增识更多汉字。这一举措可以解决因识字慢拖了阅读后腿的问题,使母语学习不再输在起跑线上。        

2、习作教学要亲近儿童,贴近生活。

要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求真、立诚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从写句子、写话到习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写话、作文一直抱着欣赏的态度,鼓励他们细心地观察生活,持续地广泛阅读,他们就会有表达的欲望和自信心,有写不完的内容;如果我们鼓励他们写放胆文、生活文、个性化作文,他们就会用童真童趣,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摘自5-9页

我国语文教学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

1、改变“阅读为中心”的课程形态。

2、改变以阅读课文为主线的教材编写思路,让语文教材真正成为“语文教材”,而不是“阅读教材”。

3、改变以教师“教课文”为主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应是学生为主 “语文学习活动”。要让学生通过听听、读读、背背,动嘴说说,动笔写写,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运用的能力。

4、改变语文评价的方法。要变偏重于理解能力的评价为理解和运用能力并重的评价,变偏重于书面能力的评价为口头书面并重的评价,变偏重于语文能力的评价为能力、习惯和方法过程并重的评价。——摘自18-19页

语文学科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听、说、读、写”。语文课上,我们要让学生潜心听话,开口说话,动情朗读,静心默读,要圈点批注、品味词句,要动笔书写,积累感悟。

语文课应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学有所获。或获得知识、习得方法,或出动情感、提升人格。

语文课应有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源自教师对教材深入的钻研、理解,源自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熟悉和了解,这又是我们追求的另一种境界。——摘自95-96页

盲目跟风要不得

一段时间,“喜欢哪段就读哪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大有风行天下之势。不管学生是不是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不管是以并列的构段方式还是以事情的发展顺序行文的文章,都让学生“喜欢哪段读哪段”,结果学生或各抓一段,局部深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肢解课文,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只读了一些零零散散的句段,交流了一些零零散散的体会。留在学生脑海里的,不是整篇课文这座精美的“大厦”,而是七零八落的“碎瓦残梁”。不同的读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目的,为达成不同的目标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读的方式。

现在常见的有朗读教学的流行风,合作学习的流行风,细节设计的流行风,读写结合的,流行风,这些都是正常的“钟摆现象”,关键在于我们要冷静地审视、深刻地思考,保持高度的清醒。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细细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推敲语言文字的独具匠心,针对不同的文章形式,找准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切入点,确定适当的语言练习的内容和方式。——摘自101-104页

表演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尤其受到低年级学生的喜爱。但课堂上我们看到的表演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学生说的是与课本上一模一样的词句,用的是感情并不到位的语气语调,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发挥了。语文教学中,表演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文章语言的内化和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要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比学具备三个条件: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定的准备时间。缺乏任何一点,都可能会使课堂上的表演流于形式,走了过场。——摘自107页

关注教师“失语”现象   

表现一,教师不活动         

表现二,教室没立场

分析这种“失语症”的深层次原因,我觉得是语文教师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脚镣。教室门不干活不愿发表自己的简介,是有一种隐隐的担心,担心什么呢?担心自己一发表看法或指出学生的错误,就不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就违背了创造性阅读的原则,就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这是对“主体性”概念的误解。教师必须与学生切磋、交流、碰撞,页必须大胆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同学们的观点、看法,教师可以页必须予以评价、分析、批判。同学与教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批评、鉴别、欣赏,从而达到交流、补充、综合的目的。而这,正是“对话教学”的本义之所在,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个性、语文教师这个职业的魅力之所在。  ——摘自112页

感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一书中,提出了六个关键理念:

一、教师要精心地备课,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考虑到学生的难点(当然有时候也需要随机应变,以学定教),及时的指点,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 

在教学之前,老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教师都不能心中有数,怎能起到身教的作用?怎能令学生信服?同时,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适当的教具能使课堂更形象,气氛更活跃,学生更有激情,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学生,生动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轻松、和谐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小游戏纳入课堂,也可把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多用描述性语言,多用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性语言;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当学生有不同于标准答案的想法时,教师一定不能一刀切,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才是润泽的,和谐的。

三、课堂教学中活用创造性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素,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教学中,事实上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不但是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一次我们读了几条谚语,请大家回家再找几条读一读,然后交流,但过两天我发现一些同学没找,我想:批评他们倒不如搞个交流会。我们先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找的谚语,再让大家带上书和笔找到和你要好的同学交流选两条记下来。这样,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互补,在情感上也有了沟通,岂不是一举两得!这样创造性的“合作学习”,没有了批评,没有了沮丧,节约了时间,自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该动手写的时候一定抓住时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数学课几乎每节课都有练习,这样,新知识的掌握能及时反馈。那我们语文是不是也可以在课堂上多一些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动笔不但可以规范学生书面语言,而且可以增强记忆。尤其在中高年级学段,课堂上写作的契机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加以利用。例如学习《莫高窟》一文时,我就拓展了很多莫高窟文物被盗的资料,同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并写下来,大多数学生都写得慷慨激昂,达到了我预定的目标。这样的机会在中高年级段经常有,例如《半截蜡烛》续编,观察落日等都是能够用来练笔,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思维也得到了锻炼,还能提高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教学之路上,需要我们且行且思,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