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小学教研>详细内容

读《最好的方法读唐诗》后感

来源: 作者:傅梦璇 发布时间:2019-07-12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

教学《春晓》,我采用了五步教学法,依次是: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古诗,读出节奏感。三读古诗,读懂诗意。四读古诗,读出画面感。五读古诗,熟读成诵。古诗教学,从浅近的古诗开始,带领孩子们展开想象,去体验诗中所传达的情感,去感受、品味古诗之美。

【关键词】诵读 节奏 诗意 画面 情感  

备前酝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目标: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教学的灵魂在于一个“读”字。于是我设计了“五读”古诗,带领孩子们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古诗。 

导入:

1.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今天,让我们来一场与春有关的飞花令比拼吧!说说与春有关的成语和诗句。(小组比赛说)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积累一些关于春的成语和诗句,用比赛说的方式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喜欢诵读和记忆,帮助孩子积累语文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2.小朋友们知道的带有春字的成语和诗句真多啊!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春晓》。小朋友们,让我们坐上时光机器,到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家里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小学,在口语学习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此时学习古诗文对他们来说,显然是个不小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们缺乏古诗文的语言环境,没有耳熟能详的“语感”。于是我设计了穿越时空的情境,把孩子们都带回到了古代,拉近了孩子们与古诗的距离,激发了学习兴趣,他们不再觉得古诗离他们很遥远,能够较快地进入到了学习古诗的氛围里。

 一、初读古诗 ,读准读通

小朋友们坐着时光机器来到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院落。(出示古诗情景图),我们和这首诗相遇了,让我们来初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读后,我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之间相互评议,并且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同时在初读过程中范写和讲解了两个生字:觉和知。

设计意图:初读,是孩子们和这首诗的第一次相遇,他们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古诗语言,所以在初读这一步我帮助孩子们借助拼音自主读书,找出不会读和读不准的字,然后互相纠正字音,逐步指导孩子们先认识每一个字,读准每一个字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孩子们在初读这一步结束之后,都能把读准字音,诗句读通,能逐渐领会初读的要求,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也为接下来的“四读”古诗打好了基础。

二、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小朋友们,通过了初读,我们已经能把这首诗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了,可是老师发现大家在朗读的时候像唱歌一样,没有停顿,没有节奏,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没精神,拖拖拉拉的,是不是?接下来,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边读边来给它画节奏线,试着读出节奏感。先听老师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引导学生仔细听,听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指导画节奏线,剩下三句的让学生自己边读边画,老师给出答案。

春   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设计意图:在小学阶段,古诗文教学在体现儿童性和基础性的前提下,应紧紧抓住“一韵三意”展开教学,“一韵”就是指古诗的“音韵”,古诗之美首先来自音律韵味。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和吟诵中找到节奏,再引导孩子读出每句诗的节奏变化,从而感知古诗的音律美、语言美、节奏美,培养孩子们的语言感受能力,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三、三读古诗  读懂诗意

小朋友们已经能把古诗读得很好了,字正腔圆,富有节奏感。那你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接下来,让我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试着去揣摩诗意。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诗意,引导学生说说他们所理解的意思,通过创设的情境,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借助老师认真准备的插图,试着去理解诗的意思,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去真切感受诗中意境,体会一种无言之美,从而读出了轻重疾缓。

设计意图:小学低年级孩子读古诗都是一种唱读,几乎没有什么节奏,更没有感情,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古诗文语言的环境,很难理解诗句的意思。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体会诗意,再加上图片的展示,情境的创设,适当的点拨和讲解,就能自然而然地让孩子理解诗意,体会到作者借助诗句所传达出的情感,能理解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对春天的喜爱和珍惜。所以教学古诗切记过多过于琐碎的讲解,应该让孩子边读边悟,从旁适时引导,为孩子们今后学习古诗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四读古诗,读出画面 

现在小朋友们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也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但是这还不够,接下来我们再来读,这一次我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画面感。师生同读,每读一句,就让孩子们来说说自己脑海里和眼前所浮现出的画面,这时相机出示图片,再结合孩子们的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幅图画:

春眠不觉晓:春眠图

处处闻啼鸟:鸟鸣图

夜来风雨声:夜雨图

花落知多少:落花图

设计意图:我国自古就有“诗中画”,“画中诗”的一种诗歌艺术境界,这是“一韵三意”中的意境。有了想象,有了画面感,古诗的语言就不单单是文字,他已经变得有了生命,会在孩子们的脑子里形成了具体的意象,他们通过建立起来的画面感能更好的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所传达的感情、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读出画面感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满是落花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孩子们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他们在想象和畅谈的同时体会到作者对于大自然的喜欢、对春天的珍惜、对于花落满地的惋惜之情。这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孩子们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本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孩子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孩子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五、五读古诗   熟读成诵

小朋友们经历了四读古诗,已经对这首诗非常熟悉了,最后,就让我们再读古诗,边读边背诵。我采用了集体背,听意思背、看图片背、小组竞赛背等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兴趣,提高背诵的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前四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诵读古诗,孩子们已经能背出来了,这一步其实是一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背诵古诗就不再是一个有口无心,死记硬背的任务,而是变成了一个简单自然的学习过程。古诗的背诵是语文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多读多背多用,对于孩子语感的培养和今后语文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我播放了一段小朋友唱的《春晓》给孩子们听,缓解了课堂上的疲劳,丰富了诗歌学习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再次感受诗歌的音律之美。

《春晓》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但言简意浓,景真情真。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含着开掘不完的宝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诗句,讲解诗意,而是通过这五步曲,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品尝这从诗人心灵流淌出的泉水,其中的滋味一定是回味无穷。同时,也教会了孩子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当他们今后再遇到新的古诗时,也可以试着用着五步曲读诗法去诵读、去学习、去感受、去想象。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他虽然距离孩子们的世界有些遥远,古诗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会让孩子们难以去理解,但是我们可以从浅近的适合孩子去诵读的古诗词入手,通过课堂上的精心设计,去逐渐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去拉近古诗词与孩子们的距离,用诗香诗韵去滋养润泽孩子们的童心。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Z】.小学初中部分.2011版.

2.丁月霞.诗香诗韵,浸润童年——古诗教学中的点滴做法【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4(2)

3.罗萍华.感受诗中意境,享受诗韵之美——古诗《村居》的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0(6)

4.管淑琴.浅谈增加小学古诗词教学吸引力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2(3)

5.彭秋翎.从诵读、迁移到领悟——古诗教学中的语感训练【J】新教师.2014(12)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