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才支玉恒
支玉恒老师被称为语文届的怪才,因为他学历很低,却知识渊博;他不是科班的语文老师,四十岁才开始教语文,却个个说他的语文课上得好;他没有受过专门的语文教育,却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年及古稀,却思维敏锐,精力充沛。才开始我以为支老师能作到这些,一定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他的天赋,二是他的勤勉。后来看了一些他教学的片段和案例,发现支老师的教学观很有独到之处,我们不防一起来看看支玉恒老师是如何教语文的:
一、以学定教
一次支老师上完了课,一位年青老师问他是怎么备课的,用了多长时间。支老师说最多十分钟,因为大量的工作,大量的与学生的应答都是在课堂上随时调控的。他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接下来要讲什么,课前写教案有什么用啊?那位老师随即反驳道:“行啊,你这么大年纪,知道你驾驭课堂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可以这么上。我们还年轻,没这种驾驭能力,怎么上课啊?”支老师说,驾驭教材和驾驭教案不是真正的驾驭,在课堂上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才是真正的驾驭能力。我们不禁要想: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驾驭学生,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支老师上课时不去想教案,也不想教材,没有这些精神负担,他就全心全意地倾听学生发言,想学生为什么要这么说,再进行恰当的引导。我们不禁又要想:不好好备课,对教材不熟怎么可能教好呢?支老师每遇一篇新课文,总是非常认真地读一遍,把书反扣过来。就读了一遍,课文哪些地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定是作者所着力表现的东西,也一定是文章的精妙之处。读多了就会觉得这儿也有了理解,那儿也有了感悟,自己也不知道应该抓住什么作为教学的线索了。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在课堂上所关注的不是自己的教学计划,而是学生的思维。你也只有这样粗线条地、写意地备课,你才能腾出时间和精力驾驭学生的思维状态。”支玉恒老师的教学观与苏霍姆林斯基竟然如此不谋而合,恰恰说明了这是真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我也曾经在自己班上试验过,效果不佳。比如在讲本册《语补》上最后一篇短文《疏通》时,有这样一句话:“清晨,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我问学生,文中的小溪指什么?有学生说,小溪就是小街。我知道这个答案是对的,却希望学生答得更完善一点。就继续问,什么样的小溪呢?学生说,当然是人来人往的小街呀,如果后来大街上吵架了,道路阻塞了,就不是小溪了。那好呀,我说你们就把这个答案写在横线上,很好呢!结果交上来,有好几个学生没有写“人来人往的小街”,而写的“小街上人来人往”。学生可能懂这一条的意思了,却不知道这样表达是有问题的。一时间,我竟然也不知道如何向学生讲解了,于是我让两个学生站起来,一个读“人来人往的小街”,另一个读“小街上人来人往”,交叉读,各读三遍。然后问那几个学生,填哪个更通?学生说前者。虽然他们说对了,但我觉得我这个方法是令人啼笑的,竟然不知道用科学的方法把他们讲懂了,要是像支老师那样,整篇课文都放开教材去教,还不知道课堂变成什么样呢?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思维不够开阔。
二、“三个要,三个有”
“三个要”是要自主、要综合、要实践;“三个有”是有空间、有感情、有兴趣。“有空间”是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支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在讲《只有一个地球》这课时,老师整个一节课只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猜猜我只提一个什么问题?”学生都想猜中老师的问题,就去认真读课文,然后深思。有的学生说:“老师要提的问题是地球上矿产资源的现状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今后怎么办?”有的学生说:“你会提从宇宙空间看地球是什么样的,看到这样的地球有什么感想?”其中有一个学生提的问题能够提抓住课文的要害,他说:“文中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把课文读透了,并对课文进行综合归纳。所有的学生就围绕着他们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进行学习,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享受着动脑带来的喜悦。可以想象,孩子们完全是在老师放松的环境里,却在自己紧张的思维里获得了种种答案。当学生解决了课堂上所猜测的老师的问题时,他们对课文已经很了解了,自然而然就达到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这节课算下来是不是学生自己学的呢?按照支老师的话来说,是不是不用备课了呢?但支老师并不满足,他觉得还需要一个升华,同时也需要回应一下学生自己要问的究竟是什么问题,于是他说:“我的问题你们都没有猜到。”学生的好奇心突然又增强了许多,屏气凝神地听着,全力以赴地思考以备能答出老师的问题。支老师说出了自己的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教师借这个机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感情,进一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朗读来领悟,再通过朗读把这种领悟表达出来,传递出来。“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这种问题是每个学生都有的说的问题,多么自主和个性化的问题,给学生留足了空间。
但支老师也有担心,空间的大小老师应该把握好。有一次他做讲座,说到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有位听讲座的老师是数学老师,他很想学一学支老师的这一招,正好上公开课,便请教语文的支老师去听。他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有个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先加减后乘除就不行吗?”坐在下面听课的支老师也不会这个问题,那个上课的老师也不会,最后那位老师说:“对了,这是国务院规定的。”可想而知,听课的老师会是什么情形,学生又会怎样想。所以,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给学生以阅读的空间,思索的空间,展示的空间,实践的空间,创新的空间,记得有人说过:“学生是被压缩的弹簧,只有给他们一定的空间,他们的才智才能迸射出来。”
三、去除浮华
“公开课讲给谁听?谁是课堂的主人?”这个似乎不用回答的问题,却出了不少问题。支老师认为:现在的很多公开课不是上给学生听的,而是上给评委和听课的老师听的。有些老师不把课堂当作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而更多的是自己展示才华的地方,不是关注学生是否有所收获,而更多的是惦记自己讲得是否出彩。支老师说,只有自然亲切的课堂,才能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是的,没有了公开课的紧张和压力,没有逆水行舟的心理负担,学生会轻松惬意地学会知识,增长才干,在愉悦自信中变得更聪明和善良。
记得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到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用到我们语文上,我想其意自明,以学生为本,人性化教学,只有这样,才是绚丽光鲜之后的返璞归真,才是精雕细琢之后的大巧若拙。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