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丰富生命的色彩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思考着两个问题。第一个思考是:我们学校要谋求什么样的发展?我的理解是,我们要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现在提得很多的科学发展观问题。一所学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推动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特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体现。所有这一切为了教育质量,都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
第二个思考:通过谁来求质量?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生存。没了生存,谈什么发展?毫无疑问,最直接影响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那就是从事具体教学的广大教师。从民间的“名师出高徒”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都说明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这两个思考中间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教师。学校的发展、质量的提升,其关键因素都在于人,即教师。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而要确保教师的高素质,就要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都只是外因,还要加上一个“自主学习”这一内因,只有把三者并提,才显得更完整。所以,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和核心又在于学习,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走老路、凭经验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受益,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升,学校才能健康加速地发展和进步。所以,我认为,一所学校真正一心一意要做的,聚精会神去想的,就是如何“进一步培训优质师资队伍,以学习为核心,打造学习型教师团体,建设学习型校园”。
学是基础,做是关键。一个教师真正一心一意去做的,聚精会神去想的,就是如何“变被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在学习中提升教师和学生内外素质。” “修崇高师德,练职业技能,积渊博学识”,很精妙。如果说“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更多的是在帮助我们“修崇高师德”和“练职业技能”的话,那么要做到“积渊博学识”,我们就要高度重视自身的“自主学习”。
教师的自主学习,途径很多,但更多的是通过书籍的阅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多读书。我们常常要求我们的学生多读书,广泛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世界名著,但我发现,我们老师自己反而没有这样去读书,甚至很少读书。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固然要看专业的书籍,要学习教育理论,要钻研教材教法,要学习名师的课堂实录。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所以,我们的读书应该是和学生一样广泛的,甚至比他们更广泛的读书。
作为教师,我们更要从读书中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有利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学教学,孔夫子早就说过,“教学相长”,但我们很多时候是“教得多,学得少”,学得少,自然就思得少。“学而不思则罔”,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就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了。
古人曾说过,“好学近乎智”,就是说,只要用心学习,可以达到接近智的程度,能够“见微知著”。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技进乎道”的境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是读书,不同的人读相同的书,效果却不一样,这里有个读书的能力问题。 “功夫在诗外”,确实,真要教好书,不是教材或是几本教育理论书籍可以做到的。一堂课的精髓就是那些别人无法模仿的东西。对文本认识的高度,以及在拥有相当知识背景的前提下选择的切入点是无法模仿的,真正的课堂精彩来源于教师背后浓厚的文化底蕴。还是那句话,“没有思想就没有表达,没有阅读就没有思考”。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书的领域不妨宽些,选的书不妨精些,我相信,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让自己真的成为一股奔流不息的知识之泉的话,我们才可以真正构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而我们也在这阅读之中丰富了自己的生命色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