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学前教研>详细内容

再读《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

来源:学前名师班 作者:朱春凤 发布时间:2020-12-14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期,再读《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这本书,有一些新的认识:

一、高瞻课程模式与中国本土幼儿园课程模式的“同”与“不同”

(一)教育借鉴理论与教育借鉴的本土化走向

我国幼儿园课程从无到有的百年历程就是一个向外国不断借鉴的过程。从“以日为师”到“以俄为师”,再到新一轮的“以美为师”,而且都或完整或不完整的经历了跨国吸引、决策、实施、内容本土化这四个阶段。特别是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简直就是一个西方幼儿园课程模式,“你方唱吧我登场”的热闹局面,从蒙台梭利教育法,到瑞洁欧的方案教学,再到光谱方案和高瞻课程模式,这些课程模式都曾在中国产生影响并红极一时,而且无一例外,这些课程模式都在进入中国以后进行了本土化实践,同时也面临着本土化的困境。我们在经历跨国吸引并向外求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关于走向本土化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面对这种情况,运用教育借鉴理论理解高瞻课程模式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借鉴高瞻课程模式的主要经验,特别是如何将高瞻课程模式的主要经验,有效地融入创造我国本土化幼儿园课程模式的过程之中,并有效促进本土幼儿园课程模式的构建和发展。

(二)本土核心价值观与构建本土幼儿园课程模式

书中告诉我们正确的认识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保证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理解和预想到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设计适合的互动问题。
高瞻课程模式以主动参与式学习为核心,同样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在他所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自己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幼儿具有很大的主动权,我们教师不是命令孩子去做什么,而是要通过协商来引导孩子,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和谐的。教师是孩子们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是观察者和倾听者。

二、再认识“主动参与式学习”

第二章中的“主动参与式学习”案例,让我们理解在学习某东西时,一开始时如果我们能够拥获得引导,然后我们再独自探究,或许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一旦掌握了基础的知识,我们可能还会向“专家”寻求深入的指点,甚至可以分享我们自己的一些发现。这种关系就是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扮演主动的角色,并且由学习者亲身参与,这样学到的东西就很有意义而且会运用很久。那么这种教育方式就是高瞻课程模式的核心。

除了“主动参与式学习”以外,高瞻课程模式的另一个标志就是计划-工作-回顾过程。有目的的游戏对幼儿的学习十分有价值,孩子们利用游戏的性质实施自己制定的计划,最后的回顾让幼儿有机会反思自身的行为,以及材料和人互动时学到的经验。去银行幼儿园跟岗的老师回来分享,那边的老师在区域活动结束之后,会各自带领一部分幼儿进行区域游戏分享交流,在回顾的时间里,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计划和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内容会更多。所以计划和回顾是课程中与幼儿发展相关的最积极且最有意义的部分。它让每个幼儿不仅能表达,帮助幼儿在小集体中发展信任感,更会进行思考。当然,这就需要我们以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研究,唯有懂得,才能理解,唯有理解,才有支持。

三、对教师与幼儿互动策略的新认识

维果斯基的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功能与价值是极其重要的。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教育内容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最近发展区里学习者将自己的理解与具体的情景经验整合起来,从而建构出自己的思想。而在“最近发展区”内所施行的互动才是最有效的互动。

关注幼儿,采用合适的回应策略。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反应,要学会从幼儿的回答中了解实际发展水平,并从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灵活调整教育策略。当教育活动中幼儿出现了更有价值的关注点,教师更应该予以鼓励,并及时调整互动策略。

如:提出问题后适当等待,给予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当幼儿答非所问的时候反思自己的问题是不是问的不明确,应该变换提问方式,寻找幼儿能够理解的问题,或者将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底层次的问题。

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再理解

什么是幼儿的学习品质?我们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个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值得我们去研究。《高瞻课程: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中提到,幼儿的学习品质部分受到气质的影响,包括幼儿的抑制水平和情绪反应强度。我对其中举到的一个例子印象特别深刻:坚持不懈的品质有助于幼儿解决问题,但如果这种品质变成固执,它可能会影响幼儿面对挑战或形成令人满意的社会关系的能力。再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深入探索儿童、发现儿童、教育儿童的过程。

学习品质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专业术语,它包含了决定学习质量的关键要素,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等,学习品质的内涵注重儿童是如何学习的,如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合作学习还是单独学习,记忆学习还是创造学习等。也就是说,不描述儿童在具体的内容领域中应该学习什么和已经学了什么,而是关注儿童在不同的内容领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以及自己是如何获得各种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因此,对儿童来说,学习不仅是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对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即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等,即怎么学。比如,一个儿童虽然有正常的阅读能力,但是他没有阅读的意愿和兴趣,就不会主动去进行阅读,只有具备了积极的学习品质,儿童才会主动的去阅读,才能形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学习品质是影响幼儿如何在所有内容领域学习的基础,良好的学习品质是支撑幼儿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架”。成人支持幼儿的学习,首先是支撑孩子学习品质的发展。

《高瞻课程》中给出了支撑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鹰架结构和教育策略,那么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怎样去实施这些策略呢?我想我们可以用一个思维循环策略来总结。即是:关注—满足(材料、时间、环境)—协同—交流。

1.关注:关注儿童学习中的心理需求(兴趣、鼓励儿童尝试和探索),关注儿童学习前的准备和计划(口头或书面),关注学习的过程(思考、调整、执行计划)而不简单是结果。

2.满足:提供适合儿童学习的材料(丰富、有吸引力、有阶段变化),满足儿童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不简单打断,满足儿童操作的时间(充分连续的时间,儿童思考、反思、讲述),满足儿童学习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3.协同:认可儿童尝试新鲜事物,鼓励儿童主动参与,协助儿童计划和执行,提供选择的机会(多种材料、多种活动方式),对儿童的选择和兴趣表示感兴趣和肯定,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和指导(可以提问、示弱替代,适当示范),帮助儿童受挫折时再次尝试(共情)。

4.交流:鼓励儿童描述问题,和儿童谈论如何使用材料、哪种方式有效,鼓励儿童使用多种方式(语言、材料、绘画、行动等)描述回答。

其实,个人认为:学习品质支持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也是家长、更是教师的自我成长。

五、促进家庭协同再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是独立存在的不同个体,在家庭、社会中我们的角色也不一样,个人信仰、世界观、价值观肯定也是不同。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并警惕“个人偏向”。说到个人偏向,心理学中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使得我们常常通过一个人的外表去判断一个人的内在,其实这也是“个人偏向”。那么如何避免呢?我想关键就是我们的态度,正如书中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面对分歧,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学会接受。如何让一个刚认识不久的孩子对你产生好感,我想除了一个亲切的微笑,更重要的是你了解他的喜好和习惯。《孙子兵法》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小班会时老师们常会逐一登记下孩子的喜好以及生活习惯等相关情况,对孩子的家庭做一些了解。这样可以利于教师更好的为孩子服务,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开展家长工作,赢得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教师会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比如:家长会、亲子活动、微信、班级QQ群等,在这些沟通中,教师不由自主地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思想,某某小朋友平时比较调皮亦或是某某小朋友比较不合群、木讷,其实这样的主观评价是最要不得的。在分析幼儿的行为时,如果我们利用观察记录就会更加客观,也更有说服力、可信度。

有人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真的是这样吗?特别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被灌输要放低预期,放低要求,这样有时说不定还会来一个惊喜,对不?但根据心理学数据统计,事实并非如此,期望越低,也许失望是越小了,但成就只会在希望的标准上下徘徊,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通俗一点的来说就是“佛系”。相反把期望值客观而理性地放高一些,并不会因此带来多大的失望,成就却能因此大幅度提升,所以在对待幼儿的教育上我们应该让家长对每一名幼儿都拥有较高的期望。期望所反映的是你对孩子的期许、希望,从侧面来看也是对孩子某些积极思想、行为的一种支持,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关注,这样愈加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所以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这样的理解就是一个误区,需要家园协同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教师引导着家长!

六、评价方式再探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评价孩子的作品或行为时,更多地运用赞扬的方式来进行,因为我们认为这有助于幼儿对自身乃至工作建立自信。我们常常把赞扬当做一种行为管理手段,那就是帮助幼儿平静下来,并且表现得好像“好孩子”。然而,学习了高瞻,让我知道了赞扬可能会是有害的。当我们在赞扬孩子时,孩子学会了依赖别人来判断对错,而不是运用自己的能力来判断是非。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鼓励!通过鼓励幼儿,认可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一是参与幼儿的游戏,和幼儿一起使用同样的材料做类似的活动。如在娃娃家,我发现可可和贝贝在做披萨,我来到娃娃家给披萨店打电话,询问是否可以送外卖,并以此加入幼儿游戏,同时,我还询问店里是否还有其他物品可以出售。我通过这样的行动告诉幼儿,你们的行为是有价值且被接受的,比起表扬幼儿,我的行为是在传递的一个很有意义的信息,并且我以游戏伙伴的身份鼓励幼儿延伸游戏。

二是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努力、想法和成果,这能让幼儿发展健康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感到自豪。比如在美工区,陈晨小朋友将各种各样的彩泥都放进了小猪面条机里面,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放这么多种颜色?他说我喜欢彩色的面条?我又问他:你为什么要做彩色的面条?他说:我觉得彩虹很好看,彩色的面条一定更好吃。虽然面条机里面因为颜色增多而更费力,但孩子一点也没有要放弃的意义,而在一遍一遍地尝试着。

三是通过对细节的评论来认可幼儿的工作。如在建构区,“你们搭得不错、很好!”不如改成这样对幼儿说,你们今天搭的房子搭了很久哦,房子和房子原来还可以搭出这么多种不同哪!这些评论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观察和评价自己工作的大门,引发幼儿持续、深入地探索。

后续,《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会放在手边,随时翻阅,再读再领悟。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