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学前教研>详细内容

幼儿园背后的教育选择

来源:学前名师工作室 作者:王浩伟 发布时间:2020-03-13 浏览次数: 【字体:

《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将2002年至2006年中、美、日三种文化中幼儿园的进行比较,并且十八年前的情况进行纵向对比,与此同时还相对应地选择了三所新的代表三国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幼儿园,进行同一文化中的横向比较。其中幼儿园现状及幼师评议态度采用案例采集和访谈的方法,让阅读此书的我在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中去真切地体验学前教育在一个特定的领域里交流碰撞与发展,其实,学前教育的异同,各有千秋,都是一定环境和文化的产物,我们要寻求更适合自己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更让我去思考幼儿园背后的教育选择。

一、六所幼儿园的各式形象

首先从中国的两所幼儿园来看,是走在课程游戏化的道路上的,是建构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代表着中国的政治文化在未来的走向,代表着我们在未来对人才的追求。大观路幼儿园是处于云南省的一所领头园,处于课程游戏化行进的过程当中,教师的思想在慢慢转变,自由自主中还带有“形式主义”的影子。而思南路幼儿园是上海的一所名园,幼儿园的2004年的课程建设,让现今的很多幼儿园也自愧不如,班本、自助餐等形式一应俱全,让我很好奇,如今它发展成了什么模样。

再看日本的两所幼儿园,可能是20年间最没有变化的幼儿园了,遵从于纯自由活动的理念,甚至幼儿之间发生肢体斗争,教师也会本着让幼儿自己处理的原则去旁观。两所幼儿园都是同样的,进园开始就是幼儿的户外自由活动,“大带小”进行自我学习。生活教育也遵循日本人一贯的原则,绝不麻烦别人,自己带、自己收。两所幼儿园唯一的不同就是时间上的不同,共同点就是师生比很高,但是教师“无为而治”。

最后是美国的两所幼儿园,这是最深感奇妙的两所幼儿园。20年前,美国的幼儿园已在进行他们的“课程游戏化”。而现在,却有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在两种声音中寻找适中点。一种声音来自于全美幼教协会,他们期望遵循幼儿发展顺序,提倡在经验中学习;而另一种声音来自于政府,2002年,政府对幼儿教育加以考核,对幼儿的发展加以条条框框的打分,推行“全阅读”,认为语言是学习一切的基础,“听说读写”在幼儿阶段就要跟上,并以此评判教育标准。

二、幼儿园在不同文化中的选择

幼儿的学习很难以量化进行评判,因此也很难说哪种好,或者哪种不好。对于我们来说,从开放至今,摸着石头过河同时也循着别人曾经的印子,可以暂且不论述。而日本的两所幼儿园,在我理解下,是日本现在文化的产物,一个多家庭主妇的国家诞生了不同的幼儿园机构。而美国则是在寻找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两种极端感才会如此之强。

在书中,一直被中国学前专家奉为先进理念的儿童为中心的、游戏式的教学,在美国也受到适应未来学业要求,给幼儿更多认知教育压力的冲击。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思潮本不为怪,正如这篇文章提到另外一个议题,就是每个社会都会在现代化和保持传统之间来回摆荡中寻找平衡。这种平衡的推论更让我产生了隐隐的不安,甚至惶恐:我们的幼儿园是在寻找平衡,还是走向倾斜?书中呈现的日本幼儿园安静,被动,对传统的保守似乎有种天然的自觉与骄傲;回望我们的幼儿园,依托我们中国自己文化的学前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

三、幼儿园背后的教育选择

如果抛开理念的碰撞,我在思考几个关键词:家庭教育、资源整合、集体。

1. “家庭教育”在目前看来,是方向更是趋势。

《1996年幼儿园教育规程》: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016年幼儿园教育规程》: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在教育中,不可否认家庭的作用。甚至比学校的作用更大,在教育选择时是否有考虑过家长的想法,去影响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是不是应该去了解家长的思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成人”路径。

2. “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是时代背景下的主命题。

抛开诸如“教师此刻是否应该去指导”之类的细节,资源的整合可能更重要。最近北京的孩子在研究“ECOM”,在资源不对等的情况下,先进教育理念的推及变得可能是助推剂也可能是负担。因势利导,做对的事情很重要。

3. “集体”是我们的重要支撑,在疫情中体现的尤为重要。

在工作的几年中,某幼儿园的集体操汇演让我印象很深。文中也提出,中国人的集体精神,让作者很佩服。在“自由 自主 愉悦 创造”的今天,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件颇有意义的事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