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浦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阅读+”助推课程游戏化建设
在区域游戏时,奕奕(化名)选择搭建一个火车轨道,他的火车在轨道上顺溜地前进。可不断有其他孩子从他的轨道上跨过去并且把他的轨道弄翻了,奕奕生气了。
游戏分享时间,老师请大家说说奕奕为什么生气?大家纷纷说是小雨(化名)和迪迪(化名)把奕奕的轨道踢翻了。可小雨和迪迪很委屈,因为表演区太小了。孩子们各说各的理,最后有人提出给表演区搬家。
搬到哪里最合适?孩子们七嘴八舌,争执不下。老师建议大家画出自己的方案进行投票表决。
……
这是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推进校园建设游戏化建设的一个剪影。据悉,多年来,该园以六个支架建设为抓手,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贯彻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的游戏化精神,推进了校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
培养专业化教师,在阅读中感悟、提升
虞永平教授说过,教师专业化能力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课程游戏化建设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课程研究从“课程”转向“教师”,在此背景下,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也从课程实施走向课程创生。让教师在阅读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该校阅读研究根据当前实践需要精选书目,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如成立读书小组、制订读书计划、引导重点阅读、交流思考话题、阶段性读书交流与分享、自主阅读和全园共读实践等,同时采用邀请专家讲座、师徒结对、阅读实践、异园跟岗、班级环境创设现场诊断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课程游戏化建设专题培训。通过阅读和培训,帮助教师拓展视野,提升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成长。
全园共读实践,就是全园共读一本书,共同实践。以《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为例:先让每位教师自主认真阅读,在此基础上,教科室牵头组织骨干教师对这本书内容进行删减精读。因为这是一本美国作家撰写的书,有些内容不是很适合我们的国情。比如,这本书适用年龄是0-8岁儿童,书中关于婴儿时期游戏的指导,语言字母的学习策略等是需要删减的。同时征集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章节的阅读顺序进行了重新排序。这样就把一本厚厚的指导用书提炼成了一本适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实践指南。
例如,在阅读“制定有助于建构的规则”章节后,我们罗列了书中建构区特有规则,如“要征得建构者同意后才能推倒建筑物”“搭建高建筑物要注意安全”等。回到班级对原有的规则如“游戏后玩具要放回原处、游戏中不能打闹”等,和孩子一起商讨制定了更有具体指向性的建构区规则,并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其他区域的规则制定中去。
营造自主宽松氛围,构建协同发展游戏化环境
环境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因素,要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该园园长黄秋香说,要变控制为解放,变命令为协商,变指导为支持,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鼓励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例如,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形成幼儿自觉遵守的班级公约;鼓励幼儿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放手让幼儿自主设计、规划环境创设方案,收集材料,制作环境板块等,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做孩子的倾听者、沟通者、共玩者,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据悉,在幼儿园环境改造过程中,该校探索出“一审、二通、三看”创设模式。“一审”即创设前,审议班级现有环境,如班级整体面积布局,水源位置、光线来源、电源插头、门口走廊宽度等。二通是指创设中,首先和理论相通,根据区域理论原则布置环境。如图书区需要自然柔和的光线,那就应该靠近窗户,在阳光强烈时要有透光窗帘。其次和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用用孩子的办法。三看是创设后,要在我们的环境里让孩子的思想看得见,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让孩子的经验看得见。
黄秋香说,鼓励孩子们参与表演区改造的设计,本身便会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信任。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合作讨论、语言表达和艺术表现都得到了提升,当他们看到改造后的场地是自己想要的游戏场,其情感上也获得了满足,形成了积极的情绪体验。
该园负责人表示,今后该园将继续加大“阅读+培训、研讨、实践、反思”等力度,不断创新举措,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课程游戏化的建设者,助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此文发表在2019年11月8日《泰州日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