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学前教研>详细内容

以课程建设引领成长 用传统文化润泽童心

来源:儿教中心 作者:丁纪群 发布时间:2018-12-29 浏览次数: 【字体:

儿教安居分园今年3月份申报市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建设基地,全园老师围绕《发展指南》《纲要》及《泰州市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建设基地评估标准》探索实践,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开展了“传承传统.润泽童心”的园本化课程实践。

一、更新理念、形成共识,为课程游戏化建设保驾护航。

三年前儿教中心成为省第一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安居分园就跟随总园开始了课程游戏化尝试。今年又自加压力,申报市课程游戏化基地,大家对课程游戏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白这项建设是长期的工作,归根到底是要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发展。于是,我们进一步组织全体教师重温《纲要》《指南》,让大家将科学的教育理念融入课程实践,用课程项目去引领、落实《指南》精神。让大家明晰要以开展“传承传统.润泽童心”实践为抓手,在课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充实、优化课程,通过学习、活动受到传统文化的润泽、滋养,促进幼儿成长。

我们以《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为基础,将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传统节日、节气生成课程主题,在观察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选取适合的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尽量让课程贴近幼儿经验和学习特点。如大班幼儿参观梅兰芳纪念馆后,提出许多京剧方面的问题,老师调查了解幼儿兴趣点后,生成了一周京剧主题微课程。又如小班孩子户外活动对操场的长绳产生了兴趣,老师敏锐捕捉到幼儿的探究欲望,便刻意组织了绳子的多个活动。各班老师追随幼儿脚步,生成各具特色的班级传统文化课程,有效促进了幼儿情感、道德、审美、知识等全方位发展。

二、创设环境,改造课程,让课程游戏化建设切实可行。

我们园所狭小,条件差,大家就从环境入手,努力创设丰富、生动的课程游戏化环境。海陵区教育局十分关心,投入十多万元支持我们改善硬件设施,让我们对园所、班级、户外环境调整改造。楼梯、走廊上老师和孩子共同制作了二十四节气图片、十二生肖剪纸、京剧脸谱、古诗图画;操场开辟沙池、设置攀爬墙、扩增“开心农场”“花坛”,增设大型建构区;设置多个专用活动室,美术室加入水墨画、工艺作品等传统艺术,图书室添置民间故事、中国传说等绘本;班级幼儿和老师共同确定主题、布置了科学、数学、美工、音乐、读写、建构、角色扮演等区域。二楼平台创设动态的民间艺坊展区,以扇子、中国建筑、蜡染工艺、京剧艺术、剪纸、青花瓷为主题的6个展区都由师幼共同创设,展品是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制作的。孩子介绍这些展品如数家珍,他们津津有味地诉说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充满自豪。这些展品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根据孩子的兴趣,我们不定期更换主题,充分发挥展示角作用,让幼儿在游戏、操作、创造的体验中,尽情体验传统习俗的趣、传统艺术的美、传统美食的香、传统美德的善。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多途径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做到:1.确保幼儿每天2小时以上进行户外混龄游戏和区角游戏。教师可根据情况弹性安排时间,改善一日活动结构,提高活动实效。2.班级新增活动计划与游戏评价环节。设置一日活动计划墙,每天早晨与老师一起讨论计划墙的内容,让孩子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区角游戏后的评价环节,由幼儿自主评价和集中讨论评价,突出幼儿主体性。3.关注课程资源。建立课程游戏化资源库,发动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活动材料,分类摆放,便于存取。我们的课程资源已经有:邀请警察家长、厨师家长助教,社区花艺师教插花,法制副校长讲安全,幼儿进社区慰问老人,端午节参加社区亲子包粽子,到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参观了解国粹京剧和梅兰芳大师,进社区了解季节变换,到动物园游玩,每月赏童谣学童谣等。家长、社区资源的利用,有效扩展了幼儿生活学习的空间。

三、加强管理、观察研究,促课程游戏化建设不断深入。

课程游戏化建设重在管理。我园课程管理分幼儿园、年级组、班级三个层次。幼儿园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课程管理制度,对课程的理念、架构、实施框架、实施评价进行整体规划与管理。具体实施给教师自主安排、生成、调整的空间。园长与教研主任经常进班级跟踪观察、了解调整课程,推动课程实施。年级组加强课程审议,每周集体备课围绕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室内外环境、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师幼互动五方面审议,研讨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通过周审议、主题审议、学期审议,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完善课程内容。班级课程管理主要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将课程计划分解到班务计划和月、周、日计划,结合幼儿发展实际,及时创新课程的开展形式、拓展课程内容,在一日活动组织、家长工作、环境创设等方面落实。

课程游戏化建设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近一年来,我们紧扣课程建设,开展课程审议学习、户外混龄研讨、观察记录交流、主题墙展示研评等系列园本培训和教研活动,促使教师观察幼儿、思考课程,形成团队共同研究的氛围,促教师不断成长。进行主题墙评比时,全体教师进班级,边议边评,通过交流评议提升教育理念和创设主题墙的能力。我们持续开展户外混龄专题研讨,围绕实际问题,研讨形式灵活多样,推动户外混龄活动不断改进、优化,教师记录方式也逐步多样,观察与反思能力不断提高。教研让老师对课程评价从单一变为多元、开放,注重过程性。活动中我们用区角、主题墙多种形式呈现幼儿学习过程;请家长观摩活动,评价幼儿发展、评价教师专业水平、评价课程;我们让教师在活动后自评、反思,发现问题改进调整,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不断深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今年我园面向结对园、教研片、海陵区多次展示课程游戏化活动;两位老师在市、区作户外混龄的专题讲座和游戏化教学展示。孩子和老师在课程建设中都获得了传统文化的润泽,体验到课程游戏化带来的变化与收获,尝到了改革创新的甜头。

课程游戏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深知辛劳取得的成绩仅仅是开始,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挖掘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探索适合幼儿的课程内容,让“传承传统.润泽童心”园本课程更上一个台阶,为学前教育改革和幼儿更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