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学前教研>详细内容

从“心”出发,透过图式看见幼儿的游戏

来源: 作者:仲小春 发布时间:2024-06-27 浏览次数: 【字体:

迷茫。可是随着页数的翻阅,心里的担心渐渐消失,有的是对书中案例的沉迷,有的是对书中某言某语的感同身受。这本书为我们真正去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并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支持幼儿的学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译者序”中的一句话让我充满着好奇感:“我们看到的孩子们那些令我们抓狂的行为变得如此有价值。我们对他们‘膜拜’都来不及,更何况批评他们了。”联系日常工作与生活,孩子们虽然可爱,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举止也会引起我们的好奇、不满甚至愤怒,如何能做到译者说的“膜拜”呢?读完这本书,让我多了一份思考,也换了一个看待幼儿的视角。

一、解锁图式的秘密

“图式”这本书抛给我们的一个全新概念,也是带领我们转变幼儿游戏和学习的观察视角的一种全新理论。以往游戏观察中,我们会带着“什么对幼儿的学习有用,什么对幼儿的学习没用?”的既定视角去评判幼儿游戏中的行为,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常常会觉得孩子的重复性行为令人头疼,无法推进幼儿的学习。而图式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这些重复性行为恰恰反映了幼儿发展的水平与经验,呈现了幼儿个别化的思维特点,是让幼儿学习可见的重要“窗口”。书中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反思问题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常见的8种图式,即:

搬运:把东西拿起来,移动它们,然后把它们放下或扔掉。

变换:利用材料来探索形状、颜色、一致性等方面的变化。

轨迹:探索物体或者自己得水平、垂直和对角线运动,让物体在空中的飞行或者移动自己。

旋转和循环:用可以旋转的东西做实验,例如自己、轮子、球;探索曲线和圆圈。

围合和包裹:用其他东西把物体围起来,自己进入一个限定的区域,把自己或者其他东西完全藏起来、覆盖起来或包裹起来。

连接和拆分:把东西连接到一起或绑起来,把东西分开。用胳膊或腿把东西分散开,把所有的玩具或玩具从一个平面上扫落下来。

定位和排序:把玩具排成一排,让玩具一个挨一个地站成一排,按照适当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摆放。

定向和视角:往所有东西上攀爬,悬挂在栏杆上,透过洞和透明的物体看东西,站在玩具上,在桌子下爬行。

理解这些图式,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有理有据地去解读幼儿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转变观察幼儿的视角,更加关注是否观察到哪些反映幼儿对学习的渴望和他们学习能力的细节,更加重视儿童的创造性、创造力和合作。

二、发现图式的力量

当幼儿爬到高处瞭望,躺在地板上仰望,叉开双腿往后看,或者透过一个小空隙专注地看时,这是他们看世界、发现世界的独特视角;当幼儿把椅子排成长火车或者反倒在地上推、拉、当建筑材料时,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把椅子损坏了,或者椅子不是游戏材料,不可以随意摆弄。但我们从图式的角度去理解幼儿的行为时,我们会发现幼儿是如此的“伟大”和富有创造性,因为他们正在做着科学家们做的事情。

这不禁让我想到一次户外活动——组合架。芊芊胆小、内向,是个文静的小女生,可是骨子里又透露着一丝丝的倔强和坚韧,那天孩子们都在各自进行着自己中意的器材,只见芊芊却不慌不忙的跑到组合架的前方,缓缓的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可是对于胆小的她来说,好像有些难度,几次尝试都没有爬到组合架的顶端,原以为她会放弃,可是对于性格倔强的她来说怎会轻易的放弃呢?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最终她成功了,这一次的成功让芊芊欢呼雀跃,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不停的循环,不停的重复。

芊芊的这一行为也正验证了书中的一句话:孩子的重复行为在我们的眼里也许是“无聊的”、“毫无意义”的,但是当我们的视线追随他们的行动,我们也许会在他们看起来杂乱无章的行为中发现某些规律,这种规律便是“图式”,即“一种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通过这种行为模式,经验被同化并逐渐获得协调。”这种图式便是幼儿在各种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它们反应幼儿的认知、兴趣,体现着幼儿理解周围世界的努力。 

三、支持图示的运用

幼儿的图式探索无处不在,在很多领域激励和支持幼儿的学习。幼儿的图式探索能促进大脑的健康发育、引发社会交往与合作、建构数学技能、促进艺术探索、丰富假想游戏的情节和推动长期的探索。我们应基于幼儿的视角去观察,并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支持,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陪伴者、倾听者,在不断发现幼儿自主学习过程中做好“支持者”的角色。

如在科学区看到孩子一直用勺子舀水,不停地将水倒出装满、再倒出再装满时,我脑中出现了搬运图式的概念;当我看到幼儿在玩建构游戏时,用积木围合起来,将自己钻进里面,又将堆起来的积木推倒再堆起来再推倒时,我联想到这是围合、包裹、搬运图式。基于对本书中图式的一些粗浅了解,我也开始尝试支持他们的这些图式探素方式,将他们视为创造者与发明家,与他们共享探究的乐趣。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内心会有一些“忍不住”,可能你会觉得孩子的行为脱离了活动的核心。但是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行为?孩子的哪些经验又在积累呢?其实就像爱丽森高普尼克说的那样,儿童远比成人看到的更多,听到的更多,感受到的更多,体验到的更多,他们比我们更善于学习。

因此,面对孩子的“图式行为”,多一些等待,多一些观察,多一些支持,那么你就会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多一丝感动!以平和的心态允许他们的“自由发挥”,并追随他们的游戏,因为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才能展现自己的图式,探索自己的图式,发展自己的图式。

读到一本好书,便是一种美好的遇见,它会启迪思维、点亮思想、丰盈内心,这本书,并不单单只有幼儿的图式及其相关的解释,笔者们用心良苦,译者们斟字酌句,都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不必匆忙,不必慌乱,一天一点,一天一解,一天一想,一天一思,相信终有一天会读懂幼儿之思维,走进幼儿之内心……


终审:海陵教育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