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享,做一名幸福的教育者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能成为一名分享型人民教师,感受分享教育带来的快乐,我觉得很幸福。这也是我 细品味了杨文娟校长的著作《分享教育的底蕴》后,我的深深感触、深深体会。
随着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确立,我们的学生学习方式也将会从单纯的接受型学习转向自主合作学习,与之相适应,我们教师也不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与学生对话的伙伴,这样我们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才具有了新课程的意义。也就是基于经验分享,知识共生的新的教育模式才有了丰富了土壤。这种教育模式被我们称为分享模式。我觉得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走向分享教育,虽然这样做带来的各方面挑战是巨大的,但这是我们新时代教育的进步。我觉得分享教育的过程应更多地表现在教师间的探讨与激励,师生间的对话与合作,学生间的交流与理解,大家都在有效的互动中实现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我觉得自身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分享带来的思考,在我心里我觉得分享首先需要有爱心,这应该是我们实践分享教育模式的基础。杨校长在书中说道:“一切的教育均源于爱”。我深深的认同她的这一句话,我们对待学生就要向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给予自己无限的爱。我们所倡导的分享教育应对至少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我的眼中有你,你的眼中有我,无论是教师与教师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的发生特别强调“心中有他人”,在我心里也就理解成“心中爱他人”。著名儿童文学小说《爱的教育》主要讲述了关于儿童教育一些话题,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方面的思想,对我们的启发很大。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作为教师同时也是成年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虽说经验越来越丰富,但也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有时候对于儿童的世界和心理并不完全了解,对于他们的行为和想法也常常不能完全理解,这就是思想的境界和学识不同造成的,还有经验也非常重要,因此,多给予孩子们爱来构建起与孩子们对话的桥梁,要毫不吝啬的表扬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的缺点,这样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地茁壮成长。
当然分享需要底气,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热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历史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其创新能力,我觉得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底蕴,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工作之余,我们应该多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同时还应具备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从我工作开始,我就努力地学习,不断地向身边的同事请教,每一次的分享都能让我对历史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当我再得到了进步后,我也告诉自己要学会分享,这几年我很荣幸的加入了历史名师工作室,在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团体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每一次走出去学习,听取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更是拓展了我的视野,是大家的分享让我不断地进步,从他们的身上我更感受到了深深的底蕴,这也让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虽人到中年,但我要求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汲取,不断分享。
在一次次的分享后,我觉得分享还需要灵气,正如文中苏静老师所说:“深邃会变成习惯”一样,当一个充满灵气的老师每天都在给孩子们渗透着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理解时,孩子们又怎能不耳濡目染呢?看完这段文字我想到了去年我们名师工作室去无锡学习,感受了苏南学生在课堂上如何积极地展现自我,与老师、同学分享自己成果,我在那里一边学习就一边脑海中浮现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我觉得我们的课堂与之相比,分享的力度还是有点小。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要多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做一个有灵气的老师教出有灵气的学生。
至今十五年的教育生涯,可以说有过很多的想法,但有不少只是在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有的也认真实践过后而放弃,但是这一次看了杨校长的这本书后,真的是对分享教育的认知、思考、理解,比以往都深刻,当然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我下定决心要在分享的道路上勇敢起航,做一名幸福的分享教育者。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