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眼中的好教育:有温度、有活动、有质量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知道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校园里发生的几件事,引发我深深的思考:家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应该办什么样的教育?
家长需要“有温度”的教育。早晨到校,发现学校门口有无人机在拍摄,了解后得知,是六(3)班学生委托影视机构在拍摄微电影。下午,他们继续在操场上拍摄纪念照,学校的边边角角都拍了个够,有无人机、有摇臂摄像机等,非常专业,家长忙得不亦乐乎。家长们说,孩子要毕业了,要给孩子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尽管学校拍了毕业照,但我们总觉得不够,要多拍一些孩子的老师、同学,以及这里的一切,让孩子记住学校、记住友情、记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句话,这里的教育有温度。
我校社团《关心下一代周报》的小记者班结业,邀请26位家长参加结业典礼,结果来了35位家长,最后合影时,家长长枪短炮,就像记者一样,既采访老师、校长、小记者,也采访自己的孩子。家长们说,这样重要的活动我们怎能缺位,我们要见证孩子的每一个成功,陪伴不仅是陪孩子学习,更要与孩子一起经历成功和失败,在陪伴中亲密和孩子的感情、和学校的感情。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试想,如果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缺少温度,缺少信任,又何谈唤醒?我们的家长也许没有用语言去表达对学校的诉求,但他们确实需要学校的教育“有温度”。
家长需要“有活动”的教育。六一儿童节,学校携手海军纪念馆搞研学旅行,参加的对象是高年级学生。学生报名踊跃,几乎全部参加。许多低年级的学生也要求参加,通过各种方式请求学校扩大规模。活动当天,孩子们在纪念馆内有序活动,纪念馆外的家长们主动维持好交通秩序。家长说,现在孩子在校时间长,很少有外出活动的机会。其实很多的教育不是在教科书上,而是在生活中,所以我们倍感珍惜。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走进自然,向自然学习乃是人类的天性,我们为什么要把教育囿于校园内、教室里呢?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全面而个性地发展,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孩子需要知识,更需要活动,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活动对于孩子就像食物和空气一样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即教育。有活动的教育才能释放儿童的天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家长需要“有质量”的教育。我校三年级一名学生因为身体原因,一、二年级不能正常参加体育锻炼,故未评为三好生。三年级身体渐好,能参加体育锻炼了,但未达“优秀”,班主任觉得其非常刻苦,学生也认可其努力,破例评为三好生,以示鼓励。但孩子和家长却不接受。家长说,我们想评为三好生,但我们需要真正意义上的三好生,我们希望孩子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这里面不仅有分数,还要有思想、有健康、有未来应对困难的能力,我们希望在孩子为三好生努力的过程中锻炼他的意志和品质。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家长不仅需要分数,更需要全面健康发展的好孩子。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的完好状态。
我一直在思考这几件“小”事。透过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只有弄清了群众的需求,我们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显然。家长需要有温度的教育、有活动的教育、有质量的教育。对此,我们不能漠然视之。
此文刊登于《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2018年11月5日 02版 探索教育奥秘 校长讲坛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