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教育观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有一大一小两个女儿。小女儿不满三岁,成天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大女儿十五岁,今年参加中考,自然成为全家关注的焦点。从两次的模拟成绩看,跟过去相比有不小的进步。当然,跟那些学霸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我一直清楚:女儿是个普通人,智商中等,既不突出也不落后,年级排名在这所私立初中始终徘徊在一百名上下,想考当地的著名四星高中,分数够呛。女儿的排名虽然不够傲娇,但让我欣慰的是,她一直能保有乐观、健康、抗击打的心态,这是我感觉成功的地方。有时,我甚至觉得这方面她可以做我的老师,当看到别的孩子似乎不费吹灰之力成绩排在年级前列,别的家长在朋友圈晒孩子的各类竞赛奖项时,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母亲,心中自然不淡定,难免有些失落。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而自己的孩子却一直不瘟不火?那次跟她聊到此话题,她说了一段颇有哲理的话:谁说成功只有一种,同龄人之间难道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吗?真正的高贵在于超越过去的自己。我不愿总被拿来跟别人比,我只跟自己比,跟过去的自己比。
的确,成功不是功利的代名词。无论精神还是物质,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令我们望其项背的人。大家起点不一样,资质不一样,可利用的资源也不一样。在每个人的坐标系中,需要超越的不是同向而行的同龄人,而是一个个标注成长的过往节点,是属于过去的自己。每个人都是一条河流,幸福源于沿途的风景,感受生命的不同际遇带来的新视野,不必强迫自己到达去不了的彼岸。正如一首小诗里写的那样,“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人的问题,说到底是人心的问题。其实女儿身上有很多优点:活泼、善良、热心、不娇气、不做作、有正义感、有责任心……每天无论放学多晚,她都会擦干净黑板,提前布置好第二天的早读任务;有次数学老师生病,请别的老师代课,班上调皮的学生捣乱把老师气走了,她主动去找老师道歉,说明情况,化解危机;针对班上一些同学的不良行为,她会大胆地检举揭发,维护班级良好班风。其实这些足以证明她的优秀,让我为她自豪。
教育是什么?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做父母的应为孩子做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笔者认为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启迪其如何学习。教育不应只有智育,还应包括情育和意育。智育教人不惑,情育教人不忧,意育教人不惧。如果孩子的成长是绿色、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即使当下的成绩、名次不能让你骄傲,也没什么过分担忧的。在这个举全家之力办孩子教育的疯狂时代,如果我们还能在休息日相互陪伴,看场电影、吃些美食、享受风景,这何尝不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呢!当放下心中的包袱,为了内在的幸福感,你会发现许多原本特别在意的事情已不再重要。家长的担忧、忐忑、不安对孩子来说,只能是有害无益的。助长焦虑而不疏解情绪,渲染紧张而不顾及感受,以传递正能量为名却行释放负能量之实。
其实分数只是一个简单的标尺,名次仅是一种机械的排列。作为家长,应透过这些冷冰冰的数字,看看别的,比如孩子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意志是否坚韧,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只有孩子自己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实现由内而外的发展才是成长!作为孩子,应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看清自己的实力、能力和潜力。分数和名次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被禁锢,应把它视作一面镜子,激励自己不断向上。将来当我们进入新的领域,无需再进行考试和排名时,仍然能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和饱满的求知欲望,这才是教育的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在成长的路上,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是我们一生要追求的高贵事业!孩子,青春属于有梦想有追求的人,希望你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断追求真善美,提升人生境界。愿你青春无悔、韶华不负!
张瑜:女,1981年8月出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现任民兴中学高中部政治教研组长、教科室副主任,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