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教师发展 >> 名师培训班

长三角培训日记(二)

作者:马洁 来源:学前名师班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2日 点击数:

2019年9月23日 周一

今天上午,我们享受了一场听觉大餐,主讲者是上海戏剧学院王苏老师,主题是《文化自信,从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开始——学会如何用声音和语言画画》,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了中国文字和语言的魅力。

“你真行”可以怎么说?王老师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语速进行表达,时而感觉是在鼓励表扬,时而像是含着讽刺,时而又像是带着无奈,把我们带入不同的情境,让我们感受了中国语言的奇妙。

《下雪了》是小朋友喜欢听的故事,如何将这个故事以更动人的方式讲给孩子们听,王老师邀请学员尝试用现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述,然后对如何讲述这一故事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指导,具体分析了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绪,如停顿的处理、重音的运用、轻重缓急的把握等;生动阐述了上行、平行、下行三种不同的语势如何表现不同的人、物与情感,如何用生理类比的方式表达特殊的情感等等。让我们体验了作为合格朗读者要掌握的声音基本“武器”。

合着背景音乐,王苏老师深情演绎《一棵开花的树》、《方志敏》、《人间四月天》、《小河》、《树上的那只鸟》、《放学啦》等一篇篇优秀文学作品。时而婉转缠绵,时而铿锵有力,时而深情舒缓,时而意味深长。那原本朴素精炼的文字仿佛变幻成一根根灵动的手指,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又好似一条条潺潺的溪流,流淌进每个人的心田。每篇读罢,都赢得全场阵阵热烈的掌声。

声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聆听王苏老师的讲座,就是在享受一场语言艺术、舞台表演的盛宴,是一段充满温情与力量的心灵之旅。她带领我们用声音去品味人生百态,用语言去描绘生活多彩,她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积淀,引领我们感受用声音描绘出的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学会用“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声音去描绘教育的宏伟蓝图,去开启孩子们的幸福人生!

下午,我们先聆听了两位小学校长关于《给予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着力搭建提升平台》和《让每一个“金小鹤”快乐健康成长》的主题分享。三位专家从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对两位校长有思考的理念给予了肯定,也从内涵的提升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报告和点评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思考如何厘清各种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以儿童为中心,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的基础上让园本课程、班本课程更好地与国家要求相匹配。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如何传承原有的理念,怎样重构或梳理、解读当下,真正做好传承、发展与创新。

休息片刻,我们又聆听了两位幼儿园园长的主题分享。杭州市胜利东河幼儿园李瑾园长分享的主题是《品质东河 与美好一路随行》。李园长娓娓道来,思路清晰地介绍了幼儿园对规划的重视,强调了对规划、理念的认同,突出了关于“交往”特色的重点打造,带我们走进她充满美好的胜利东幼。从她的办学路径和特色打造中,我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的幼教人。合肥市西园新村幼儿园宗洵园长交流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宗园长用诗意的讲述和唯美的画面,介绍了西园新幼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建设之路,让我们看到一个感性而有担当的幼教人。

“如何结合当前的时代特色”?“如何把握信息技术的透明度与度?”专家们对两位园长的介绍进行了点评,给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新的一周,新的收获!

2019年9月24日 周二

今天的讲座内容是关于“幼小衔接”与“课程编制”。这是两个很多园长关注的话题,也是我有时会困惑、特别想了解的问题。

华师大李召存教授以《给孩子更有发展后劲的幼小衔接》为主题,从“当前幼小衔接面临的挑战”、“幼小衔接与儿童后续可持续发展”、“幼小衔接的实践误区”和“幼小衔接的相关政策”等方面强调了幼小衔接关乎儿童的后继可持续发展,阐述了对儿童来说学前教育的两个基本价值,即“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与“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李教授采用了互动交流的方式,学员们特别积极地参与研讨,认为在学习形式、环境、作息制度等方面可以让幼儿提前感受了解小学生活,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铺垫,但大家一致认为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是不得力的,另外,家长的陈旧观念也影响着幼小衔接的效果。所以,要给孩子更有发展后劲的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的三方合力。

如何进行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怎样实施课程方案?华东师范大学黄瑾教授在今天下午给我们进行了解读,作了题为《行动中的课程领导力——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与实施》专题报告。

首先,黄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游戏中的案例解读了何谓“领导”、“领导力”和“课程领导力”,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程领导要有共同的目标追求,要能相互影响,要实现课程价值,最终看重的是幼儿园课程内涵、质量。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领导现象,都会产生领导力,如学校、班级、课堂等。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指的就是教师在参与学校课程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研究、合作的方式、对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进行引领和指导,实现课程品质的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学习发展的能力。

接着,黄教授从“以幼儿园课程实践为基础,包含园情、生情”、“以幼儿园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幼儿园成员为主体”、“以幼儿园课程理念为核心”、“以幼儿园课程管理为保障”五个方面介绍了课程方案编制的要素。她强调儿童是一个成长者,而不仅仅是学习者、发展者,因此要思考其适宜性,要思考课程目标、内容、知识和生活实践、各种经验方式、衔接等的均衡性,还要从儿童取向与社会取向来思考其根本性。黄教授过“搭桥”的视频案例,分享了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以及游戏中幼儿的学习特点。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游戏才能够让幼儿超越自发学习与自然发展,有效提升其思维品质。

最后,黄教授专门针对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进行了解读,她认为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力是以园长为核心,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实践共同体,聚焦课程愿景与目标,主动的自我导向,相互影响而形成合力。强调一个人的领导力是在群体中发生,因此领导力的开发需要依托他所处的团队。在课程领导力提升方面,其核心指向是课程建设,内生的动力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两位专家高屋建瓴的生动讲解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幼小衔接工作、园本课程的重要性,领会课程领导力在课程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2019年9月25日 周三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作为教师的教师,校长在整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一校之长,我们又承担着何种的使命呢?在今天的培训中,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代蕊华主任就这一话题给我们进行了解读。

他认为新时代校长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要高素质,二要专业化,三要创新型。他提出作为校长要对教育充满热情,对孩子充满热爱。强调“好的校长应该做到‘四有’,即‘有情怀、有思想、有能力、有作为。’”他希望每一位校长能够从合格到专业,从优秀到卓越,做有使命与担当的好校长。

“真正的好校长是离开学校之后,学校依然是好学校。”代蕊华主任这样的一种观点引发了我的共鸣:这是对一个校长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肯定,应该也是每一个想当好校长人的追求。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进行了《首要学习原理》专题报告。庞教授以互动方式导入,从心理学的角度,用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为我们诠释了智力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突出”生成的两种基本方式,分析了环境对学习的关键性作用,强调了学习的关键期。庞教授还重点剖析了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和已有知识与学习动机之间的矛盾,推荐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共享了专场发展的十年法则:即新手、高级新手、胜任、熟练、专家。针对材料话题,代蕊华主任从动机、材料以及材料的呈现等角度阐述了儿童的学习原理,指出相关材料在时间、空间、意义上越接近,越容易促进教学。

一天的头脑风暴又结束了,收获依然是满满的,但需要时间进一步内化!

2019年9月26日 周四

今天上午,我们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杜成宪教授作的讲座,讲座的主题是《我们有那些教育传统可以继承?》。在讲座中,杜教授阐析了他对中国教育传统的真知灼见:中国教育是倡导身家国一体的教育,是追求完整人格的教育,是注重个体自觉的教育,是注重学的教育,是要求知行合一的教育,是主张不拘身份的教育,是倡导尊师的教育。

杜教授的报告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对中国教育传统的透彻理解,对文化典籍的精僻解读,如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在报告中,杜教授大量引用诸子百家的经典名句,渗透中华民族四千年来的思想精髓,用生动有趣的先贤故事、渊博厚重的文化底蕴、恰到好处的互动交流赢得了学员们热烈的掌声。

下午,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上海实验幼儿园——一所充满绿意、温馨舒适的儿童乐园。

园长的介绍充满深情、富有层次,让我们了解了这有着67年办园历史园所的学校文化以及智慧管理之路。播放的两个短片和走进现场的观摩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办园理念:那就是“提升每一位孩子健康生活的品质”!

2019年9月27日 周五

每天行走在华师大的校园中,不知不觉,又是周末了。今天的培训安排邀请的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刘哲昕教授,报告的主题是《中西文明融合说中国法治方向》。

提前上网百度了一下刘教授的简历,了解到刘教授现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法律与人文综合教研部主任。在2017年7月24日,他被推荐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同年11月,他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是以事实说话的:他长期资助63名西部贫困孩子,累计达100万元;他坚持常年义务送教下基层;他不畏艰险参加抗震救灾……他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最敬爱的“刘叔叔”,他还是地震灾区家喻户晓的“教授民兵”,他是“知行合一”的道德践行者、传播者、示范者。

这份沉甸甸的简历看得我肃然起敬,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聆听他的精彩报告。

刘教授分别从四个方面对该主题进行了阐释,通过比较中西方文明不同的内在特质,明晰了中国政治向心力的历史发展,重点分析中国政治向心力与民主政治的新平衡,指明中国法治的发展方向。

刘教授透过历史看未来,将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进行了对比。他指出,“因为分裂而平等,因为平等而契约。因为分裂而竞争,因为竞争而契约。”其中,刘教授分析了西方文明中契约的由来,契约是缩小的法律,法律是放大的契约。而中国恰恰相反,中国在追求统一,正是因为统一,才让古代中国遥遥领先。中国政治向心力的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多样性就是离心力,中国政治的永恒命题是向心力与离心力之间的巧妙平衡。最后,刘教授通过中国政治向心力和与民主政治的新平衡,为未来中国法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路。

刘教授用理论联系实际,用历史联系现实,用中国联系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场有深度,有广度的精彩报告。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赢得了在场学员阵阵掌声。

两周的通识培训即将结束,主持人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学习的收获很多很多,回去后要整理消化,为国庆后的专题培训和跟岗学习做好准备。

“上海,节后见!”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