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教师发展 >> 名师工作室

化学盛典 且学且思

——观摩2019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的启示

作者:陆桂斌 来源: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7日 点击数: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于11月20—22日在苏州市高新区实验中学举办2019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活动,根据安排,本次活动共设置《金属的锈蚀和防护》、《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等三个课题,来自全省13个市的27位选手分3组进行角逐。在海陵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存扣、研训部夏国顺部长的带领下,区化学名师工作室陆桂斌、刘华和陈丽蓉三位老师一起参加了全程观摩。两天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引人深思,精巧的教学设计、多维的观念建构、智慧的课堂展示,精彩纷呈、回味无穷。

一、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化学学科价值观

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提出“真、美、情”的“意境说”用于情境教育的建构,“真”——情境教育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儿童可以观、可以闻、可以触摸、可以与之对话的多彩的世界。“美”——情境课程以美为境界,以美育人,通过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语言,让美滋润儿童的心灵。“情”——情境教育注重以情激情、以情育人。苏州太仓市浏家港中学陈婷老师在《金属的锈蚀和防护》一课中,以国庆7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自行车方阵惊艳亮相”的视频引入课题,灵动的音乐、唯美的画面立即让学生进入了状态;再由真实的问题引发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并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防止铁锈蚀的原理、方法。课堂结束前,通过对比老式自行车与现在学生使用的新型自行车的材质、工艺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化学学科价值观。一辆小小的“自行车”承载了一节课的精彩,因此,我们平时教学中应重视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二、亲历活动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初中启蒙阶段的化学教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活动和身临其境的实验,引导学生向科学家那样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得出结论,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南通市城南实验中学徐慧勇老师在《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课中以“最美的脏衣服”引入新课,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洗衣服”获得体验,借助“洗衣水”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认识、理解几种不同的物质在水中分散体系;再讨论怎样才能洗得“更干净”并动手“洗带油污的试管”,进而认识、学习乳化剂、乳化现象等。体验式学习即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学习概念、理解原理几乎成为本次参赛课堂教学的“标配”。

三、构建系统有序的认知模型,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复习课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种常见课型,如仅仅依靠重复、机械的知识归纳、习题训练等传统教学方法,充其量只能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提高解题的熟练程度,但这种浅表层次的复习会导致知识的散碎、理解的肤浅和思维的僵化,难以突破重难点。基于此,在复习课设计中应注重:主题聚焦——即优选一个复习主题,将零散、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重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拓展复习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引导——即基于问题解决精心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解决同类问题的思维模型,形成系统、有序、多维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观摩了泰州市二附中潘键老师《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让我们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学中不仅能复习好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物质的分类实现物质性质的分组学习;通过问题链设计,找出不同物质之间的关联和转化关系;通过“碳”的网络图构建,引发学生对“硫”的网络图、“氮”的网络图的深度思考。“立足双基、突出能力、注重素养”在绝大多数课堂教学展示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本次观摩学习,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而且更应该将选手们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借鉴、嫁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品位。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