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教师发展 >> 名师工作室

《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课程》读后感

作者:王倩 来源:学前名师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4日 点击数:

《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课程》——从理论到实践,本书是一个一线教育者从自身亲身经历出发,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她的班级和教学,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视角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从而成为真正从儿童视角创设生成课程的教育者。

随着关于“儿童作为研究者”、“儿童视角”、“儿童参与”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幼教工作者也在不断转变着自己的教育理念,“生成课程”就是理论转变为实践的最好体现。

一、生成课程是随机的,它与计划课程共生互促

生成课程也叫呼应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教育者通过观察,从孩子的语言、行为做出专业判断,而为孩子提供支持的课程,而计划课程是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建构的课程计划,按照一定的时间、事物发展、知识的前后等顺序,有计划的组织幼儿学习的一种课程体系。

从《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课程》书中介绍的生成课程对孩子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不由的把生成课程与计划课程放在一起思考,形成自己粗浅的认识:

1.生成课程和计划课程同时存在于幼儿园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计划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主流,指导着教师有规划的为幼儿提供发展鹰架,特别是新手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开始之初,需要一个有力的支撑,计划课程可以帮助他们事先考虑好一天的教育行为,而不至于面对瞬息万变的孩子手足无措。

2.计划课程也是生成课程的生发土壤,教师按照一定的计划有条不紊的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这让教师和孩子都感到舒适和安全,在舒适的氛围里,教师就可以有时间和精力通过观察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及时给予回应,计划课程中便演化出生成课程,生成课程就在计划课程的基础上得到延伸或深化。

3.生成课程丰富计划课程内容。计划课程是面向群体,缺少个性化、针对性和及时性,这有可能让计划课程成为不受孩子欢迎或者不是孩子所需要的课程。在《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课程》一书中,生成课程是通过教师观察、记录幼儿的言行,通过教师本人或集体的反思,对幼儿做出及时回应的课程,它可能是幼儿当下感兴趣的话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样形成的课程最能长时间的吸引幼儿,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及时调整计划课程,让生成课程成为计划课程的一部分,丰富计划课程内容。

无论是计划课程还是生成课程都是不可或缺的,将计划课程和生成课程完美融合,共生互促,保证和丰富了幼儿的在园生活、学习和发展。

二、生成课程是孩子需要的,它让孩子成为课程的主人

阅读了《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课程》,知道生成课程是“儿童视角”,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这让我想到一则曾经听过的一个例子:有位母亲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女儿很聪明、活泼,但最不爱逛商场,每次带她去商场,她总是哭着闹着死活不愿意进去。母亲十分不解,商店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应该喜欢才对,为什么孩子不愿意逛商场呢?后来她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原因。一次,女儿的鞋带散开了,她蹲下来,给女儿系好鞋带。当她蹲下来和她的孩子一样高的时候,就在那一-时刻她突然发现眼前一片腿的“森林”,就是说站在孩子的那个高度根本看不到商品,看到的都是拥挤的、摆来摆去的人的两条腿,给她一种很不舒服的压抑感,有一种单调的感觉,她终于找到了孩子不愿意逛商场的原因。这个例子不仅仅提醒我们要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还要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那就需要教师用专业敏锐的眼睛去观察,通过孩子的表情、动作来判断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回应,再以与孩子协商的姿态,鼓励孩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这方式可以是语言、绘画、摄影、记录等,教师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让孩子参与课程的设计和策划,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唯有这样,生成课程才富有灵魂和价值。

三、生成课程是智慧的产物,它促进师幼共成长

生成课程是开放的,创造的、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追随孩子的兴趣,与孩子共同创设的他们需要的课程,是智慧的产物,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首先孩子在生成课程中得到足够的尊重和支持,他们的每一点可能的兴趣都被老师认可和放大,帮助他们学的更多、更深入。比如刚升入中班孩子吃饭时将勺子换成筷子,孩子们使用的不是很顺畅,发生了一些问题,教师发觉后便生成了“筷子怎么用”的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孩子又问“为什么要用筷子,我看用勺子挺好的?”有了这样的疑问,教师就追随孩子的需要,一起创设了“筷子从哪来”“用筷子的好处”“筷子文化”等一系列活动,一步步引领孩子深入了解筷子,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获得了原先计划以外的发展,教师与幼儿再此活动都获得了发展。

其次生成课程的创设过程也是激励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反思的过程。生成课程的创设需要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也是理念的转变,即从教到建构的转变;从强化到兴趣的转变;从服从到自主的转变,这些转变都需要教师通过学习新的理论知识而发生的根本转变,因此教师要想从孩子生活中创设生成课程,前提要不断学习,打好理论基础。第二是提升教师对所有目标的融合能力,这个目标包括对课程目标和对每个阶段幼儿发展目标的把握。生成课程的创设过程中需要教师将这些目标综合把握,在具体的问题中及时调整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设计符合幼儿兴趣、年龄特点的课程。如:我们小班在进行《秋叶飘》时,有一个班生成了一节《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活动,实施后教师不解:为什么课程来自于幼儿,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幼儿在活动中兴趣和积极性并不高。经过小组讨论后大家总结:幼儿提出的,并不一定适合本年龄层幼儿,还需要教师把握,根据相应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经验的课程,因此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将这些目标熟记于心,融会贯通。第三勤于反思。反思是教师创设生成课程的必要能力,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生成课程促使教师不断的反思,教师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发现孩子的需求,发现每一个教育的生长点,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成熟。

《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课程》是一本理论联系实践的实操书,它由浅入深的告诉我们,一个幼教工作者要以陪伴者的姿态追随孩子,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孩子的需求,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来为幼儿提供发展的鹰架。

生成课程无处不在,让我们沉下心来观察、思考,与孩子携手一起快乐成长。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