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特殊学生 实现课堂融合
关爱特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长期以来,扬桥小学照顾学生个体差异,满足特殊教育需求,积极推进特殊学生的融合教育。近日,扬桥小学举行了融合教育专题研究课,探索普通班级特殊学生的融合教育。
孟维老师执教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他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出逻辑思维。他先让学生们充分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说清楚各种方法的思考过程,最后再通过对比,总结出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计算方法。对于班级里的特殊学生小伟(化名),他时刻关注其学习状态,时安抚、时鼓励,他特意挑选一些简单题让小伟回答,增强小伟的自信,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邵亚琴老师执教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她先通过口算比赛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再让学生说说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为新课作铺垫。在练习中,她让学生多次交流口算过程,力求使学生把算法内化于心。对于班级里的特殊学生小华(化名),她循循善诱。当小华回答错误时,她安慰小华别紧张,并引导其再次读题目,从而正确列出等式,在鼓励中调动了小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陆洋老师执教的是《蜘蛛开店》。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她选择了多种方式的随文识字。在学习“寂寞”这个词的时候,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他们感受什么是“寂寞”;在学习“匆忙”时,又让学生在句子中联系语境理解,并说出这个词的近义词……她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想象思维,感受各种“顾客”的特殊性,明白蜘蛛卖编织品的“不容易”。她始终坚持润物般轻柔地将特殊学生小刚(化名)带入有趣的语文课堂中,让他感受童话故事带来的乐趣。虽然小刚回答问题的语言还不够精炼,但能感受到,他越来越喜爱这堂课,喜爱语文,喜爱学习。
朱淼老师执教的是《青蛙卖泥塘》。她在识字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从而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对于特殊学生小越(化名),在朱老师的鼓励引导下,他积极举手,大胆在课堂“吆喝”,初读课文时,小越虽然结巴,但读得异常认真,满头大汗,读完后就能积极举手回答同学们对课题提出的问题,收获了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掌声。有读,有思考,能掌握基础知识,小越在朱老师的鼓励下越来越自信、大方。
此次普特融合教育专题研究课的开展,使教师对融合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思考,是努力在特殊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探索的新征程,同时,这也是一面旗帜,不断引领我们向前,不抛弃、不放弃。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