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陈实小举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讲座
“书不读熟不开讲!读文章,要学会抓住文章的要点。教学时要想一想:一篇文章,我要教会学生什么,如何去教?”
10月24日,苏陈实小举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讲座,全体语文教师参加活动。
学校申祖鹏老师作了以《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为主题的报告。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平时的听课实际,分别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者的关注、文本的解读、教师素养的提升”四个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申老师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表与里、皮与毛、血与肉的关系。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工具性是载体,人文性是灵魂。工具性如“皮”,人文性如“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工具性如“肉”,人文性如“血”,有血有肉,才是鲜活的生命。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没了工具性,便没必要设语文课,人文性也无从谈起;没了人文性,语文课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语文课便失去了生机、情感和韵味。
申老师指出:“恰切的做法是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同时,针对学校教师在语文课堂执教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问(如:各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 以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作详细的剖析和解答。
最后,申老师还就两篇短文《外婆的世界》和《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进行了具体分析,切实帮助语文教师提升了分析文本,吃透文本的能力。
吴忠云老师感慨地说:“申老师的讲座很接地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教学中问题,并教给了我们解读文本的能力和方法!”
活动强调,语文老师切实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用《标准》指导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和理解学习者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需求;要重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广泛阅读,不断提升语文专业素养;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