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师唐康:援疆是我的责任与情怀
在伊犁河谷的昭苏高原上,有一位来自 “鱼米之乡”的江苏泰州援疆老师。教学14年来,他已经拥有两次支教经历,苏北和昭苏都留下他在三尺讲台上的身影。
1985年7月出生的唐康,是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的大队辅导员,泰州市教学能手,海陵区学科带头人。2007年8月,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积极响应江苏省“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的号召,奔赴盐城市滨海县振东乡,来到苏北农村学校支教。
“苏北支教结束后,我萌生出援疆的想法,想为那里的孩子出一份力。”唐康说。
唐康与学生们。唐康供图
2011年江苏泰州市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苏县,当时唐康就想报名参加。考虑到父母年岁已高,自己又是独子,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一晃7年过去了,去新疆支教的念头始终在他的脑海里萦绕。
2018年再次选拔援疆老师时,唐康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也得到妻子和家人的支持。踏上新疆大地,也意味着他要放下家里的4位老人和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家里的担子一下子压在妻子肩上。“表面上看,是我一个人在援疆支教,其实全家人都在参与。”
来到昭苏后,由于海拔较高,援友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心慌、头晕、满嘴水泡、嗓子疼,大家一时难以适应。性格开朗的唐康一边叮嘱大家按时吃药、休息,一边鼓励大家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在他一说一乐地调节下,大家慢慢适应了昭苏的气候环境,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
上班第一天走进办公室,同事都以为唐康40岁了,问孩子今年读初几。唐康听后哈哈大笑,忙称自己是80后,还是小年轻一枚。小小的误会成了唐康和新同事愉快相处的开始,两鬓的白发也成了他“老成”的标志。
唐康辅导学生。唐康供图
援疆期间,唐康带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每周近二十节课。他努力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得巧妙,有意思。他希望学生们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说起班里的学生,唐康想到了娜菲莎。娜菲莎是从农村转到班里的,普通话水平不高,平时在班里不爱说话,上课总低着头,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后来唐康发现娜菲莎住的地方离他的住所很近,每天下班后,他就跟娜菲莎聊天,走一路聊一路,既帮她提高了普通话水平,也让她开始学会表达自己,娜菲莎正在一点一点地改变着。
“第一次去苏北支教,是因为心中的教育热忱;这一次来新疆,更多的是肩上的那份责任、心中的教育情怀。”唐康微微一笑,眼睛弯成月牙。(李文武 周学津)
2019年11月08日17:00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地址:http://xj.people.com.cn/n2/2019/1108/c186332-33521436.html?from=singlemessage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