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晚报》她用吟诵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孤独
近日,市实验小学丛龙梅老师获得全省“十行百星”巾帼创业创新典型之“巾帼教育之星”的称号,获得这个荣誉,源于她创办了“龙梅吟诵”社团和公众号,帮助不少留守儿童走出孤独,还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吟诵爱上阅读。
一首小诗
留守女孩眼里闪出异样光彩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11月30日中午,在市实小育才路校区的三楼音乐教室里,传来朗朗吟诵声,声调忽长忽短,尤其韵脚拖得长长的,如同咏歌一般悦耳。孩子们正跟着丛龙梅老师吟古诗,时而摇头晃脑,时而双手作揖。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平长仄短等吟诵规律,拿到一首《渔歌子》,便能有模有样地齐声吟诵出来。
每周四中午12点15分至13点10分,是丛龙梅的“龙梅吟诵”社团课。该社团创办于2015年,先后有100多名孩子报名跟丛老师学习吟诵,如今社团里的58个孩子有40个是留守儿童,其中不少已经学了三年多。
2014年9月,实小育才路校区刚创立,作为骨干老师,从教24年的丛龙梅从青年路校区调至育才路校区。“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接触留守儿童。”丛龙梅说,育才路校区地处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占到总学生人数的47%。她自愿加入“教师妈妈”,结对帮助班上两位女生——从小没见过妈妈的萱萱和父亲长年在外打工的玥玥。
丛龙梅每天陪她们吃饭、辅导功课,还经常带她们逛公园、看电影、淘书店,可孩子脸上的笑容是短暂的,每当安静时,她们时常孤独地蜷缩在教室某个角落。
丛龙梅天生一副好嗓子,且自幼喜爱吟诵。一天她在班上朗诵小诗《妈妈的爱》,意外发现萱萱也轻轻跟着吟诵,眼睛里闪烁出异样的光彩。细心的丛龙梅感受到了这首诗带给萱萱的情感共鸣。“不如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吟诵社团,带着他们吟诵诗歌,以诗慰藉,以诗交友,排解思亲之情。”丛龙梅随即萌生了这个想法。说干就干,2015年,以她名字命名的龙梅吟诵社诞生了。
吟诵社团
叩开留守儿童心灵之门
作为基础训练,每周四中午,丛龙梅对社团里的孩子进行系统的吟诵指导。她自定教学计划,将口腔的开合大小、气息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情感的喜怒哀乐,以及眼神、肢体、舞台仪表等,都一一纳入课程。发现哪个孩子做得不到位,她利用课后时间,带孩子到办公室一对一地指导。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水平,丛龙梅一有机会就带孩子们奔赴各种舞台表演或学习。有次听说演诵大师胡乐民在靖江举行演诵会,她为孩子们争取到现场观看聆听的机会。她还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们走进京泰路街道凌窦、许郑等社区表演,也慰问附近其他留守儿童。
如今,孩子们个个是吟诵能手,也越来越自信了。去年这些孩子曾奔赴南京,参加“江苏朗诵界”表彰大会暨江苏省朗诵协会创会八周年庆典。孩子们表演的诗朗诵节目《千年李杜》,在26个节目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最佳创作奖”。社团的孩子还先后受邀参加“胡瑗读书节”“亲子共读”“童心里的诗篇”等各种读书节朗诵节开幕式表演,参加全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还曾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今年9月份,吟诵社团学员玥玥还跟丛龙梅等“教师妈妈”一起登上央视最美教师颁奖晚会舞台。“教师妈妈”团队表演的《小草舞》,歌曲说唱部分则由“龙梅吟诵”里的8个孩子录制。
“丛老师用吟诵叩开留守儿童的心灵之门,并带领他们在吟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该校徐老师说,很多孩子上了吟诵课后,还喜欢上了现代诗歌和美文的阅读朗诵,语文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创办微信公众号
好同事加入后援团
去年,作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丛龙梅报送的“牵手留守儿童,龙梅吟诵进万家”项目获得了补助。有了资金扶持,丛龙梅更是大展拳脚。为了帮助学员提高水平,也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了解和学习吟诵,去年10月份,她创办了“龙梅吟诵”微信公众号,开设了龙梅声音、龙梅教育等栏目。
学校领导和同事都很支持她,徐亚君、张小艳、王静、周星辰、袁嵘等七八位爱好吟诵的老师毛遂自荐成了她的后援团。丛龙梅专门负责训练教学,其他老师则分别负责录音、音视频剪接配乐、推送公众号等。
丛龙梅和她的团队定期录制吟诵作品上传推广。目前已有《在山的那边》、《母爱》、《一棵开花的树》、《相信未来》、《我是中国人》等几十首现代诗歌,以及众多《国学经典诵读晋级手册》古诗文音频,最近,又推出《童心里的诗篇》一等奖获奖系列儿童诗朗诵。
“不但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欢,我们老师也经常聆听学习。”市实小西校区陈老师说,如今龙梅吟诵社不但在他们学校广为人知,还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喜欢吟诵的人不妨经常听听。”丛龙梅说,她有个愿望,希望早日成立工作室,购置专业录制设备,让学员们也能经常到公众号上“露露脸”。
此通讯刊登于2018年12月11日《泰州晚报》A06版专版。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