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报道>详细内容

《泰州日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来源:泰州日报 作者:童凯 发布时间:2018-06-06 浏览次数: 【字体: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留守儿童是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需要特殊的关爱。

我市各地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众多“教师妈妈”和社会各界志愿者,从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让全市3万多名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五老”校外辅导站:

农村孩子的快乐驿站

去年10月,国家统计局泰州调查队对我市8个乡镇展开了一项调查:8个乡镇的132名留守儿童平均年龄为10.5岁,其中,男孩70名,占53.0%;女孩62名,占47.0%。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暴躁叛逆,不服临时监护人和老师的管教。

对这些留守孩子的焦虑和叛逆,各级关工委“五老”志愿者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想方设法舒解。78岁的兴化市沈公式镇樊荣村关工委“五老”志愿者樊才林就是其中的一员。

早在2005年,樊才林就将家里四间平房腾空,办起校外辅导站,自费购置了电视机、乐器、象棋、图书等。渐渐地,辅导站成了孩子们校外活动的首选地,可他还不满足,又把心思用到增强育人效果上。他将一生积蓄倾囊而出,到处“淘宝”:为农耕文化室添置了仿水车、风车等农具500余件;为民俗室收集了粮布票和老行当用具上千种;传统室里“置办”了各类史料、实物等2000余份……从此,樊才林校外辅导站在全镇家喻户晓,留守儿童纷至沓来。

今年“六一”儿童节恰逢连着双休日,在樊才林的“大教室”里,村里的留守儿童们相聚在一起,看书读报、打球下棋,笑声不断。“孩子到樊爹这里,比以前听话懂事多了。在这里,我们放心更省心。”留守儿童小湘的奶奶说。

市关工委负责人说,像樊才林这样的校外辅导站,已成为我市留守儿童的“快乐驿站”,这样的“快乐驿站”全市已建成1495个,共有5000多名“五老”志愿者在共同呵护这群特殊的孩子健康成长。

社区“四点半课堂”:

留守儿童的学习加油站

学习,是摆在留守儿童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督促他们学习呢?近年来,我市不少街道社区创新举措,专门辟出空间,作为孩子们的“四点半课堂”。放学后,孩子们可到那里写作业看书,志愿者们就成了“四点半课堂”的老师。

5月31日儿童节前一天,下午4点半,靖江市西来中心小学放学铃声响起,10岁的留守儿童小龙收拾好书包就直奔西来社区“四点半课堂”。推开门,不大的房间里已被挤得满满当当,一些同学正写着作业,还有一些同学在翻阅故事书。

“以前孩子们放学后没人照顾,常是匆匆应付完作业后,便在村里晃悠闲逛。”在79岁的“校长”陈钧任看来,“四点半课堂”不仅能排解家长监护的“真空区”,更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今年儿童节,我们还特意安排了丰富的文娱活动等着孩子们来玩。”

靖江市斜桥镇东阜社区居住的大多是农村拆迁安置户,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有些孩子放学后缺少陪伴和引导,成绩落后,甚至形成不良习惯、孤僻性格。去年9月,该社区与北京市京师社会工作事务所等多家社工组织联合设立了“四点半课堂”,为这里留守儿童提供专业助学帮助,志愿者有来自京师事务所的专职社工,有东阜社区的义工,还有附近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的大学生。

近年来,我市各级关工委、团委、妇联、教育、民政等部门大力试点推行社区“四点半课堂”,从文明礼仪、安全教育、素质拓展、学业帮助、心理健康等方面全方位帮助留守儿童。全市搭建起300余家“四点半课堂”,有近万名志愿者参与辅导服务。

学校“教师妈妈”:

关心留守儿童心灵成长

国家统计局泰州调查队的此次调查报告上,写着一行令人戳心的字: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父母亲是常事,留守儿童均“十分想念父母亲”。

“提及关爱留守儿童,捐款、捐物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殊不知解决留守儿童心灵上的匮乏,才是当务之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

小诗琪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外婆照料她生活起居,但无法走进她的内心。“从我教诗琪开始,就从来没有看到过诗琪笑,也不和同学沟通,成绩也一般。”市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老师陈雪蕾说。

与小诗琪结对后,作为“教师妈妈”,陈雪蕾常多给诗琪发言的机会,只要声音响亮,就提议同学们鼓掌。渐渐地,她主动举手的次数多了,成绩也明显提升。“‘教师妈妈’是一个双重身份,我愿意给予诗琪妈妈般的关怀,让她感受更多陪伴与温暖。”陈雪蕾说,这个“六一”节,她像当年陪伴儿子那样,与诗琪一起学下棋、读书……

诗琪的外婆开心地告诉记者,诗琪比以前活泼多了。

和陈雪蕾一样,今年“六一”前夕,市苏陈实验小学留守儿童“微心愿”活动启动后,该校30多位“教师妈妈”帮留守孩子们完成了一个个儿童节心愿。

去年8月,全市教育系统在海陵区召开了“教师妈妈”现场会,对“教师妈妈”关爱行动做了更加深入扎实的系统化部署,各校建立了不同名称的“教师妈妈”工作室,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关爱留守学生,争做教师妈妈”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此通讯刊登于2018年6月6日《泰州日报》A04版。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