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报道>详细内容

《泰州晚报》罚抄10遍错字算不算体罚 老师纠结,家长支持,专家认为不妥

来源:《泰州晚报》 作者:张翠红 发布时间:2018-05-14 浏览次数: 【字体:

网友“ZY”在本报家长群吐槽:五一小长假后上学第二天,布置学生写作业,有位男生一连写了几个错别字,让他每个错词抄三遍,哪知订正时仍有一个字写错,于是让他再抄10遍,谁知这孩子答道“你不要体罚我,法律保护我们呢。”我一时语塞,正常的教学,咋就叫体罚了呢?

老师:讲道理也听不进去,管不管很纠结

网友“ZY”是市区一位年轻的初中女老师。这位老师说,平时让学生订正错字词,一般最多也就三遍,这孩子平时成绩中等偏上,进步空间还是挺大的,可小长假三天基本都在玩,上课都两天了,还没定下心思学习才导致反复写错,她有些恨铁不成钢,就想让这位学生多抄几遍长记性,想不到对方这种反应。

类似情况老师一位同事也曾遇到,假期过后发现班上部分学生不在状态,存在上课讲话、随意换座位、作业拖拉等散漫行为。5月3日上午做操时,这位老师发现班上几位男生没到场,事后了解时,几个孩子称,他们结伴去学校图书馆了。老师心想,去图书馆也不是坏事,但也不能擅自不做操啊,当场教育了几句,没想到几个孩子都说,“家长让我多看课外书,所以才去的图书馆。”

这事刚过,这位老师随后收到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家长发的信息,称五一假期,班上几个男生约他家孩子一起看动漫展、去歌厅等,请老师留意孩子的交往。鉴于这位家长的提醒,她便到班上了解情况,发现五一假期班上确有部分孩子,成群结队外出闲逛、到歌厅唱歌、聚餐玩手机等现象。考虑到初二学生生物、地理两门课没几天就要模拟会考,需要抓紧复习备考,其次也担心初二学生独自外出也有些不安全,该老师便提醒学生,要少玩多复习。哪知班上好几个男生随后称,“我们都经家长同意的,还给了我们钱去玩。”

“这些孩子的话外之意是,家长同意的,你老师管不着。可这些孩子多数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学习挺可惜的。”老师说,现在的青春期孩子非常自我,打骂不得,发现问题老师只能说教、讲道理,可有些孩子还是听不进去。有时她把发现的问题发在班级群里提醒家长,有些家长也不回应。这样的学生到底管还是不管,有时令他们很纠结。

家长:支持罚抄,如果犯错理应惩罚

就两位老师的苦恼,记者在本报家长群做了小调查,发现上学的孩子百分之八九十都被罚抄过,有的罚抄写错的字,有的罚抄保证书,还有的罚抄某句话,如“我保证以后不打人了”“我保证再也不回老师嘴了”“我保证以后不玩手机了”等。

“支持老师,罚我家天天抄20遍才好呢。我们小时候,默写不出来,背不上的,都被老师带回家,直到默好背好。”网友“青稞”称,现在孩子太过自我,不像他们小时候,老老实实听老师的教诲。他认为,抄10遍压根不叫体罚,对于学习来说,这种机械式的强化必不可少。

网友“王荣”称,在他家孩子班上,语文老师也时常让孩子抄背课文,他就跟孩子说,多抄几遍有好处,抄过后知识就是你自己的。“要是我孩子被罚,我的底线是罚抄五十遍,我会陪着写,做陪伴式受罚。”网友“玩泡泡的鱼”则表示。

网友“建芳”称,她跟孩子老师交流的时候,都是请求老师必须要对她家孩子犯错误或者有习惯不好的时候做出惩罚,惩罚方式可多样。老师让多抄几遍,孩子就如此回应老师,那么家长的观念可能也有问题,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此外,网友“天暖暖”说,未成年人外出唱歌上网,理应家长监管,不应该是老师的责任。而且这类学生回嘴说的话,也可能并非家长的意思。

专家:家长理解并配合老师很重要

泰州市阳光心理服务中心心理学教授李如齐说,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两位老师是负责任的。只是现在全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较高,多数家长一改过去完全依赖学校的现象,教育孩子有着自己的观点,加上现在的孩子可吸收信息的渠道比较多,成熟又早,所以老师的工作压力要比以前大很多。老师要认识到这一切,学会自我调节和释放压力,才能乐于从事教师这个行业。比如学生用法律保护自己时,要意识到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学生利用假期玩耍,要理解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同学之间交往也有必要的,当然前提是要教育学生不影响学习不违反学校纪律。

上述事件中,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起先让学生抄3遍,后来又让抄10遍,可是给学生带来的感觉就是惩罚,而且教育专家曾有研究:三遍以上没有效果,所以从理论上讲,有体罚的嫌疑,老师改变强化记忆的方法也是有必要的。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家长理解、支持、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可现在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在学校被训被罚站等,就会找学校找校长,状告老师体罚等,带来的结果就是孩子对老师无畏惧心,老师也不敢管教学生,所以家长要保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尊严和形象,不能当孩子面贬低老师,既挫伤老师的积极性,也对孩子学习很不利。

当然要想教育好孩子,还需要家长和老师多沟通,不能对老师的教育方法吹毛求疵,动不动责怪老师,但也不能放任不管。沟通双方都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肯定的事情公开说,否定的事情私下聊。否则对于孩子的问题,如果家长不上心,老师也会觉得没必要单方面努力。

此文刊登于2018年5月9日《泰州晚报》A08版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