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日报》微研究浅析短视频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现在经常能听到幼儿园的孩子哼唱网络歌曲,部分幼儿还将一些网络用语或网络上流行的动作作为同伴间打招呼的方式或“接头暗号”。一次活动时,两个孩子跑来告状,其中一个小男孩边哭边说:“老师,他电摇我。”这句话让老师懵了:“你说什么?再说一遍。”“他电摇我。”小男孩用手指着同伴,再三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后老师问道:“什么~是‘电摇’啊?”孩子见老师不懂,哭得更大声了。可见,网络短视频正在悄悄地影响着孩子们,如教师不能理解孩子们口中的网络词句时,也就无法及时给予引导和支持。
在对家长的2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幼儿观看短视频的时长从小班年龄段到大班年龄段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小班幼儿一周观看平均时长为2h左右,大班为5h左右。刷短视频已成为家长照看孩子的代替手段,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新娱乐方式。
孩子到底在看些什么呢?据调查,幼儿在短视频内容的选择上五花八门,有知识的讲解、日常生活的记录、猎奇事物的追踪、网络热潮的跟风……短视频对许多孩子而言居然比动画片更具吸引力!而且随着年龄段的提升比例也在增加,这一比例在大班下学期时达到了63%。当短视频成为孩子的“电子保姆”、家长的“带娃神器”时家长们在选择短视频时,是否会留意它的内容呢?据调查,留意幼儿观看内容的家长仅占样本数的19%。
短视频可以带给孩子新的知识、经验,而且动态画面、特效与音效的配合,比教师的讲述、图书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经常能听到幼儿说“这个我在爸爸手机上看到过”“抖音上讲的”等,有的孩子常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知识面。如中秋节前,中班在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由来时,大部分孩子正看着图片听老师讲,这时一位小女孩说:“我知道中秋节要一家人团圆、吃月饼、一起赏月。”接着又说:“我还知道中秋节的故事。”随后将嫦娥奔月的故事完整讲了一遍。问她从哪儿知道的,她说手机上看的,看了好多遍呢。孩子会反复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记下来成为自己的新经验,而短视频平台恰恰给予孩子们接触各方面知识的机会。
但视频内容良莠不齐,甚至有暴力、血腥、庸俗、色情等内容的出现,家长如不能对内容进行筛选,这些内容必然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网络的流行语,如“拴Q”、“Come on 的喂”等,幼儿也会带入到活动中,部分幼儿还将其作为“接头暗号”,依此来筛选游戏的同伴,这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和社会性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再有短视频以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作为载体,长时间使用对孩子视力的损害非常大。国家卫健委建议,3-6岁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一定要控制使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6岁以下每次不超过15分钟。此外,在短视频平台大数据的作用下,平台不断推送幼儿感兴趣的视频内容,让幼儿容易沉溺其中,因此常常听到家长抱怨,“一不给他看吧,他就闹。”
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家长,我们要将短视频变为幼儿学习的“好帮手”,首先要做好榜样,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避免成为孩子眼中“最大的爱好是玩手机、电脑”那样的父母,多陪伴孩子进行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作为教师要紧随时代发展,正视短视频对教育带来的影响,认真实践研究,扬其“利”,弃其“弊”,让短视频成为幼儿成长发展的“助推器”。
本文2022年11月23日刊载于《泰州日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