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报道>详细内容

《泰州日报》“教师进家庭”成为德育新常态

来源:《泰州日报》 作者:王伟 发布时间:2022-09-13 浏览次数: 【字体:

《泰州日报》“教师进家庭”成为德育新常态

——写在我校“三进工作室”建成开放之际

泰州市海陵学校校长 王伟

我校自成立之初,就探索并实践校长进社区、教师进家庭、家长进学校的“三进工作法”,把“教师进家庭”列入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最近我校建成“三进工作室”并将对社会开放。

一、传承家校互访模式,一对一“把脉问诊”。

在信息时代,学校常以电话或短信与家长沟通,其内容以单方面的通知居多,家长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为传承传统的家校互访的模式,学校党总支、校长室积极倡导和开展“教师进家庭”活动,要求班主任与任课老师每学期走访50%的学生家庭。老师们通过定期家访、适时家访、问题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成长环境及家教方式,与家长一起就孩子成长中的思想困惑、心理障碍进行“一对一”的“把脉问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振宇(化名)同学小学和初中都在我校就读。该生个性强,小学阶段学习不出色,偶尔还会与同学发生小矛盾;上初中后,思想情绪波动大,学习成绩不稳定。担任该生的六任班主任接力传承,经常走进其家庭,与家长配合就其近阶段的思想表现、学习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通过不间断的家访和老师们的跟踪帮教,振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二时入了团,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被省泰中录取。

二、组织教师集中走访,“全天候”精准扶困。

我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教师集中大走访活动,迄今24期,教师参与走访2802人次,走访学生家庭3647个。

教师集中大走访与教师平时家访不同的是,走访的对象由班主任选择确定,重点选择如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对老师或家长的教育有对立情绪的孩子,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教缺失、贫困家庭需要帮助的,不合群的、有心理障碍需要疏导的孩子,丧失学习信心的学困生等,帮助学生或家长解决实际问题。

每次大走访,就像召开一次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校长书记、政教(教务)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孩子都参加了。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心灵上的沟通和安抚,又有帮孩子解困、帮家长释疑的方法和措施,那场景让人动容难忘。

大走访中,王霁阳同学父亲告诉校长、老师,王霁阳初三上学期

期末考试未能考出自己的水平,整天少言寡语,茶饭不香。在场的校长首先对王霁阳同学进行了心理疏导,启发正确对待考试中的失误,告诉他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误后一蹶不振。随后,语文、英语、数学老师分别与该生就考试中的失误原因进行分析和交流。一个半小时的促膝交谈,帮助王霁阳同学释放了疑虑,重拾信心。老师们临走前,其父握着校长的手说:“谢谢学校老师,帮了我们家大忙。”最终,该生如愿以偿,考取了省泰中。

为巩固大走访的成果,落实好精准帮扶对象,我校又将大走访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在教师中组织开展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党员教师和一名任课教师帮扶一名“三困生(即心理上有困扰、学习上有困惑、生活上有困难)”,力争每个孩子都有进步。

三、规范教师家访工作,“常态化”提升档次。

如何将“教师进家庭”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融为一体,发挥教师育人的主体作用,使之有章可循,我校研究拟定了《“教师进家庭”工作职责》,提出六项要求。

为鼓励教师认真总结在“教师进家庭”活动中的经验做法、德育教育感悟,学校组织开展“家访典型案例”征集评选,并利用“金石榴•教师讲坛”进行交流。

近期,我校“三进工作室”即将开馆。馆内数百张图片、数十篇短文,展示了我校“校长进社区、教师进家庭、家长进学校”10年工作历程及成果。其中,在“教师进家庭”板块设计了“‘教师进家庭’背后的故事”栏目。首批入选了10位教师的“‘教师进家庭’背后的故事”,亲切可读,感人肺腑,是“教师妈妈”们的真情道白。

程军老师的《用“望闻问切”为孩子“解困”》,讲述了他细致入微,调教好因身体原因而行为失控孩子的故事;刘灵芝老师的《帮孩子清除了对父母的“怨恨”》,介绍了自己多次深入学生家庭,化解矛盾,让孩子与父母重归于好的经历;徐小丽老师的《“爱”其实很简单》,陈述了她帮扶一名单亲家庭的小孩子走出困境的点点滴滴……

这一个个故事的背后,有艰辛和疲惫,有误解和泪水,但老师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心底只有一种追求:不让一个学生在自己任教的班级里掉队。

此文刊登于《泰州日报》2022年9月7日 A05版 教育新闻

http://sz.tznews.cn/tzrb/pc/col/202209/07/content_170562.html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