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小学教研>详细内容

读《让孩子学会写作》有感

来源: 作者:小语名师工作二室 发布时间:2019-05-22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一次知道蒋军晶老师是因为一本书——《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但了解并不多。最近又一次拜读了《让孩子学会写作》这本书,受益匪浅。

蒋老师在本书的一开头就写了孩子写作上的苦恼,其实同时也是老师在教学作文上的苦恼,真的是只有在一线走上讲台的老师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每个班总有几个“写作困难”的孩子,这是客观存在的。蒋老师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正视它并且找出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有的人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天赋;有的人是因为书读得少、不会读;有的人是因为写得太少;有的人是因为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蒋老师帮我们找到了原因,我们就可以研究如何对症下药帮助自己班的孩子了。

一、科学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陶行知告诉我们,没有大量阅读作为基础的习作教学是没有生命的。很感谢我们学校每天早晨的“悦读一刻钟”时间,让孩子大声朗读,培养语感。另外,每周我要求我们班孩子完成3次“酷背”读书打卡,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可以是古诗,可以是小古文。

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如果阅读的基本功不扎实,要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是不可能的。广泛的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扎实写作的根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古语也都强调了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强调了读是写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留心观察生活,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阅读。正如刘向所说的那样:“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不低,但往往涉猎面较窄,仅将兴趣放在奇闻轶事上,对于政治、经济等读物极少涉足,或仅仅读完了事,并不留意积累阅读中鲜活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在这一方面加以指导,使学生不仅要“多读”,还要“会读”,即科学阅读。多读书,读好书,积累语言材料,充实人生体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的责任在于运用最优秀的语文作品,引导学生在最好的语言环境中多读、爱读、自觉地读,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相信,课外阅读搞好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在写作文时,才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才能使写作内容丰富,觉得有话可写,有话可说。 

科学阅读的同时,还应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让学生注意把自己融入生活,仔细体验。比如,看到一处优美的景物,听到一首动听的歌曲,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就要诱导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去积累素材,避免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如蒋老师书中所说的——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其次,要善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许多学生经常被束缚在教室这有限的空间里,如果“笼校园于形内”的观察思考时间都被挤占了,又怎能“挫万物于笔端”呢?因此在教学中,可经常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开展“小记者活动”、做菜、做饭、观察植物和动物;开辟“自然角”,举办演讲会和故事会等。通过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积累材料,培养学生写作热情。

 二、勤于练笔,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习作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效果才会显著。再次,教师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应及时指导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下生活中的见闻感受,特别是要记下典型的事例。这样坚持下去,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另外,在教学中应注重教育学生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多读书,读好书,常言道:“记得旧句子,易成新文章”。所以,对好的篇章、段落、词句,做好摘录并熟记,是丰富词汇,学习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如何使学生乐于勤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呢?

(一)教师可以从孩子们爱好与个性入手,引导学生写好文章。小学生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好奇贪玩,不受约束,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愿用自己的方法探究世界。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应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从孩子们爱好与个性入手,引导学生写好文章。

(二)多加强小作文的训练。“小作文”篇幅短,形式灵活。平时应多开展场景描写、心理描写等小作文的训练。写作训练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写的过长,几十字,几百字均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乐于完成任务,而且容易养成孩子的写作习惯。通过这种有目的的训练,让学生练好基本功,为写好大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书中说的“三分讲,七分练”,课余,我要求孩子们摘抄读书片段,并完成百字感悟,完成的好可以来换取免罚卡或者免写作业卡,孩子们兴趣很浓。

(三)学会边读边思。阅读不仅要及时作记录,还要对所读到的材料勤于思考。概括素材、进行提要只是对材料简单的积累阶段,而勤于思考则是对材料的所感、所思、所悟的阶段,这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多写随笔,除了摘抄美文佳句,还要将自己所读到的材料随时记录并加以评论,特别是关注一些能够反映生活、反映社会问题的新颖素材,让学生的写作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走向社会,让阅读架起一条作文与社会、时代沟通的桥梁,并将这些素材和思考及时形成文字保留在随笔中,使积累的材料焕发出自己的思想光芒。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我们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数是名篇佳作,课文中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觉得某个地方写得好,不论是句还是段,都可从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进行模仿或迁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随文练笔,降低了写作难度,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忽略了写作的难度,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进步。

三、适时评价,激发写作兴趣

写好作文是每个学生的愿望,然而,他们对习作的畏难情绪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习作中的“星星之火”,千方百计地挖掘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点,通过激励,形成“燎原之势”,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无限的潜能。

(一)创造展示机会,刺激学生写作的兴趣。

写的好的作文,可以请小作者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读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可以请欣赏这篇习作的同学加入,一起交流,一起赏析,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维双向的交流局面,让学生在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也可以将优秀的学生习作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让同学们参阅;甚至可以编在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作文集里。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将习作投稿或参加作文竞赛,让好作品登载在报章杂志上,让优秀的学生在作文竞赛中崭露头角……

(二)多元习作评价,抬出学生写作的自信。

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同学的哪篇作文或者作文中的哪一处,并说说理由。教师还应多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时空,让学生多得到些认同,尽量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失败感。有些学生的习作虽算不上好文章或者说毛病较多,但只要文中的某一段语言或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甚至只是一个新鲜的句子段落,哪怕是只有一处比较突出,我们也应该给予鼓励。当学生通过自我品读、自我评价找到自己认为最为满意的作文中的“闪光点”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在班级中进行自我展示,进一步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各种策略帮助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参与写作,心情愉快地走进写作乐园。快乐的体验必将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甚至是创作欲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体验。我们只有让学生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这样“阅读——写作——阅读”往复循环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迅速提高。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