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学前教研>详细内容

《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读书笔记

来源:学前名师班 作者:朱春凤 发布时间:2020-03-31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上半年,区名师工作室引领我们共读了这本书,当时我与王浩伟、仲小春按照分工领读了第四章:怎样能够保证观察记录的时间?三个人分别从什么时候记录?记录在哪里?记录多少?记录中应该包含多少细节?做了读书交流分享,因此我对第四章内容记忆犹新,而另八个章节只是听取了其他小组成员的分享,后续搁置一边未曾跟进阅读。2020年2月,再度打开这本书,从头读起。

读前言,我摘录了这样几句话:通过观察,教师对儿童的了解会越来越深。观察记录中教师能够对每个幼儿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有效地把握他们的发展变化轨迹,并为之设计个性化的课程。观察式评价在解释性和目的性方面仍需改进,但它是适合教师采用的最佳评价方法。那就细细地读下去吧。

第一章开篇提问:为什么观察儿童?观察儿童是为了发现他们独自的特点,以及他们怎样接近、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观察者了解他们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可以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了解儿童的个性品质;了解儿童如何应对困难情景;了解儿童的深层次兴趣和爱好;了解儿童在建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了解儿童对自身文化背景的表达。达成:为课程设计而观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起点。由此,教师会自发的做出课程决策。

第二章提到:怎样把观察记录与儿童早期学习标准以及问责联系起来?书中写道:1.观察与儿童早期学习标准相互联系2.适宜的评价及课程实施与儿童早期学习标准相互联系3.将观察记录与儿童早期学习标准相联系。那怎么样的评价才能才是有效的呢?才能与儿童早期学习标准相互联系呢?

书中写道:“我们坚信,对儿童早期学习标准的贯彻是能够被整合到早期教育机构中的,这样做并不需要以放弃那些在儿童活动中最愉快的部分,如:自由游戏为代价。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每名儿童正在发展自己的技能和兴趣,教师同样能够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兴趣。”而观察记录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目的性的,要经过教师的深思熟虑并持续开展。

归纳下观察儿童的关键要素:1. 持续开展并渗透在儿童的日常工作中;2. 基于评价标准进行(以儿童早期学习标准的相关内容为依据);3. 客观描述,而不是解释、评价或判断;4. 有助于教师了解儿童正在学习的技能和已经掌握的技能,有助于教师判断如何改进并支持儿童取得进步。只要细心观察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结合《指南》实践下去,就一定会获得新的感悟。

第三章探讨怎样做好记录?对注意力聚焦什么?记录什么?记录多少?做了细致的解释,采用书面的叙事风格来组织和呈现观察时该怎么做。且以实例,如观察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在洗澡时的表现,观察记录体现了该婴儿的身体技能及婴儿与成年照料者的互动。我们现在使用的观察方法,也多是书面的叙事观察,第三章还展示了我们无论使用怎样的记录方法都需要包括原始的信息、评价和结论,这一点与叙事性观察是一致的。

了解了多种观察记录方法,我们怎样培养观察与早期学习目标相联系?例如:如果某儿童在使用剪刀方面有困难,那么就可以提供更加多的练习机会来帮助儿童加强手指肌肉练习的机会;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辅以一些游戏或活动,帮助儿童联系倾听的技巧并保持兴趣;某儿童很难与其他孩子融合,教师就要想办法鼓励其与伙伴或成人一起互动,后续再融进一个小组。

第四章:怎样能够保证观察记录的时间?什么时候记录?与儿童在一起时,事件结束后,在从日常活动中抽身出来时,反思时。与儿童在一起时进行记录也叫“即时记录”,可以用记事本或移动设备。身为教师一定都有过这样的时刻,看到儿童完成某项任务后非常兴奋,想尽快把看到的活动记录下来。不外乎这样的情况:1.教师观察到儿童的行为可能符合某项儿童发展指标,或者与自己所在地区的儿童早期学习标准描述的情况相符。(这样的记录有助于教师分析儿童是否达到了某个特定的发展水平)2.教师也许第一次看见儿童做某件事,发现其非常重要,所以要尽快记录下来。

这样即时记录的好处在于:教师捕捉到的儿童真实、自然的行为。教师容易记住细节,做详细记录。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速记、记关键信息,后续再追记,补充各种细节
事件结束后尽快记录,另一个适合做记录的时间是在时间结束后。

教师往往很忙,没时间把所见当即记录下来(这边要指导,那边来了生活问题),但在一边管理的同时,一边观察儿童的,然后在观察结束后尽快把自己的所见记录下来。但这类记录有一些缺点:1.可能会忘记一些重要细节。越早记录越记得准确,反之,拖得时间长了,越有可能忘记儿童行为中的细节。(说到底,就是事后要尽快回顾记录)2.很难记录儿童的完整语言,因为逐字回忆太难了,几乎不可能。(记录儿童话的要点,包含儿童的一些直接语言)3.记录很难达到客观描述的全部要求。时间越久,教师记录时越有可能使用解释性的语言。而不是简单、如实地对事件进行记录。(做记录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保存记录内容的客观性)(先拍照、录像,帮助记录、记忆唤醒)

在从日常活动中抽身出来时进行记录,从日常活动中抽身出来时记录,这是了解儿童的一种绝佳方式。因为此时教师的唯一责任是倾听、观察、记录。其好处在于教师能够充分地专注于自己正在记录的儿童行为。教师与同事必须决定谁从日常活动中抽身出来、什么时间抽身出来?例:讲故事时。

从日常活动中抽身出来有时是自然发生的,,教师环顾后发现没有儿童需要干预、帮助,此时,可以化几分钟记录自己看到的儿童的行为。同时,教师时刻准备回到日常活动中。

儿童的年龄越大,教师越有可能从日常活动中抽身出来。即:随着儿童独立性的增强,教师会有更多时间抽身出来。不好的在于,不能为儿童及时提供帮助。但教师绝不能把记录作为自己不去与儿童进行互动的借口。故而,抽身出来记录的时间不能持续太长。因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与儿童沟通,对他们做的事感兴趣,及时为儿童提供充分地支持。

反思时进行记录,笔者认为这是记录儿童一天行为的最好方法,特别是在自己一个人带班时。通常利用儿童污水时或一天工作结束后,坐下来反思自己看到的。(可以借助于一系列的线索区会议观察的情景,如:照片、简单的观察笔记、检索表、自己与同事的谈话、儿童的作品)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记录的状态。

“化5分钟时间”:文中提倡与同事一起讨论有助于唤起回忆。每天简短的5分钟交流能够帮助教师和同事做更多的记录。可以聚焦一个问题,分解记录任务。也减少了记录量。儿童离园之后记录的话建议同样先讨论下:看到了什么?记录那些内容?

这项工作颇具挑战性,但很有价值。列举一个学走路的孩子,在化5分钟时间观察且同时做计划的时间段内,教师可以把班上所有儿童的姓名列出来,确保没有一名儿童被遗漏。在家化5分钟时间,时做记录的另一种选择。教师会发现,自己对班上儿童发展状况的思考,其实在一天工作结束时才刚刚开始。

在反思时做记录的好处在于,这项工作时融入忙碌而鲜活的与儿童相处的一日生活之中的。记录儿童如何应对某项任务,与其他儿童行为进行对照,发现儿童正在取得的进步。难度在于:教师很难在忙碌了一整天后回忆起整个事件。随着时间的变长,细节变得越来越模糊,记录的客观性难以保证。能够唤起记忆的各种线索愈多,反思型的观察记录会取得愈加明显的效果。

笔记暂且做到这儿吧,个人觉得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做好一名观察者,在倡导科研引领教研的当下,教师研究教育的方法之一就是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游戏和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变化,其后,教师把观察的第一手资料作为重要的过程性资料加以分析和评价,然后再跟进有效的策略。因此无论多么忙碌,都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开展观察,这样才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聚焦观察,意义非凡!

去年年末的时候,有机会去常州银河幼儿园跟岗学习,在深入银河园班级学习的过程中,对该园《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的支持性课程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观察已成为银河园儿童中心课程的基础,在这里观察已不仅仅是技术,而是教育的一环,“看见幼儿——看懂幼儿——支持幼儿”形成了常态的循环上升。银河幼儿园已经就儿童观察——评价——课程设计形成了闭环,且螺旋上升。当下的儿童,当下的观察,决策当下的课程,师生都将快乐发展!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