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科研训>学前教研>详细内容

谈中班幼儿交往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

来源:罡杨幼儿园 作者:王群英 发布时间:2017-12-29 浏览次数: 【字体:

礼仪作为一种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与成功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礼仪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礼仪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我国当前幼儿园中,也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中来。那对于刚升入中班幼儿,他们积累的还是小班自娱自乐的游戏体验,伴随生理的日益成熟,渴望与伙伴交往游戏的欲望逐渐强烈。但是由于对基本礼仪经验和交往技能的欠缺,存在生活中不知道怎样待人接物、友好相处,交往中更多表现出胆怯、退缩,或因矛盾冲突而埋怨告状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良好同伴之间的友谊。那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社会化交往礼仪的习惯呢?

一、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学习礼貌交往的动机

在过去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教师灌输式教育,幼儿对教师的要求是被动服从,根本就不能调动幼儿主动思考探索的兴趣。而现在我们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建议,并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游戏情境,来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变被动服从为主动学习。例如:中二班在创设“芭比娃娃生日聚会”交往过程中,我们的教师有意隐退自己的目标期望,鼓励幼儿来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自己制定娃娃过生日的活动计划,并与孩子们共同制作了“芭比娃娃生日庆祝”记录表。把幼儿提出的:从给娃娃制作一个大生日蛋糕;到活动区给小娃娃制作生日贺卡、小礼物和娃娃一起跳舞等等建议想法,用绘画标记记录在记录表上。此外,还鼓励幼儿在过程中执行计划来安排生日聚会的活动内容。还围绕本次交往实践活动中的礼仪培养目标,有目的创设了“芭比娃娃找朋友”的游戏情境,告诉孩子们:“今天,芭比娃娃要向小朋友学习礼貌交往用语,谁主动有礼貌和小伙伴分享食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芭比娃娃就要和她交朋友”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主动运用礼貌用语与小伙伴交往的积极愿望。瞧,有两个小朋友抱着自己喜欢的芭比娃娃认真倾听并寻找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小朋友。孩子们为了芭比娃娃喜欢自己,都积极主动地运用礼貌用语与小伙伴交往着。“可儿,快尝尝我的大苹果,可香了。”“谢谢你把好吃的给我吃,你也尝尝我的巧克力吧”“可儿、小宇宇,这是我们给你的生日礼物,你们喜欢吗?”等等礼貌用语,都快乐地和喜欢的芭比娃娃交上了好朋友。就这样,教师以欣赏者、鼓励者、合作者的身份,创设了“我是小小设计师”“芭比娃娃找朋友”的游戏情境,使幼儿真正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化成主动的学习者,不但在游戏情境中学习内化了礼仪行为,还在与同伴交往互动中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萌发了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二、抓住契机,引导幼儿跨年龄段进行有礼貌的交往

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会出现脱离主题的回答和出于好奇的提问,但这些问题与提问却蕴涵着可贵的教育契机,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善于抓住这些契机,能够大大的拓展幼儿同伴交往的空间,达到深化礼仪培养目标。从上面在创设芭比娃娃聚会的交往情境时,当老师提出“我们怎样给芭比娃娃庆祝生日”的启发性问题时,孩子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小萌萌皱起着小眉头说到:“王老师,我想知道芭比娃娃什么时候能长大”,这下,孩子们想探索芭比娃秘密的好奇心一下被激发起来,争着说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我想知道芭比娃娃的家在哪?”“我想知道芭比娃娃的头发为什么是金黄的”“我想知道芭比娃头上的皇冠上为什么有个红宝石”等等问题,孩子们的答案虽然脱离了怎样庆祝生日的问题思考范围,但是却向老师传递了她们很想探索关于芭比娃娃的秘密的积极愿望。于是根据孩子们在讨论时偶发的问题,结合交往礼仪培养目标,我们又创设了“哥哥姐姐告诉我”新的同伴交往情境,请幼儿把自己想知道的芭比娃娃问题用绘画标记记录在纸上,去和大班的哥哥姐姐交朋友,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答案。并在与陌生伙伴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把主动与陌生哥哥姐姐问好,主动向哥哥姐姐介绍自己的班级和姓名,礼貌地请哥哥姐姐和自己一起合作记录问题答案等问候礼仪和同伴介绍礼仪目标有机地融入其中,拓展了同伴交往的空间,丰富了与陌生同伴交往的礼仪内容,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注重实效,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交往活动

在过去的礼仪教育过程中,礼仪目标的培养往往是幼儿出现某种不良行为后的随机说教,更多注重活动过程环节中的渗透与强化,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与安排。但现在我园为了提高中班幼儿交往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在为幼儿创设交往体验情境的时候,就要求中班组教师改变了随机组织活动的形式,并根据本班幼儿实际发展的状况,做到先制定计划,明确具体目标,再细化活动环节,采取具体措施,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反复进行调整,确保目标的达成。如:在组织孩子们与大班哥哥姐姐交往互动寻找芭比娃娃问题答案时,首先中班的老师要与需进行交往的大班班级教师提前商量,并做出相应的活动计划,明确本次交往中必须做到培养同伴之间交往礼仪的重点目标,即克服胆怯退缩的心理,无论是中班还是大班教师必须鼓励幼儿能够主动与不认识的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友好问候,要求中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和班级,礼貌表达内心想法。并针对交往环节中的组织方法中大班年级组教师都要坐下来进行细致地商量,达成共识再开展活动。如:交往前的座位排列怎样安排更有助于幼儿间的互动交流,活动时物质材料的提供与摆放位置,怎样才能更方便幼儿之间的合作,以及记录问题的答案等。并在幼儿交往寻找记录答案遇到困难的过程中,及时运用观看“芭比娃娃的秘密”录像的方法拓展幼儿的思维,推动交往活动的深入开展,最后结合幼儿在交往中的真实行为表现,反思总结本次交往活动中成功的引导策略和存在问题,作为下次交往实践活动努力的方向。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组织中,丰富了与陌生同伴交往礼仪内容,提高交往的质量。

四、互动评价,强化幼儿交往礼仪的行为

幼儿的评价具有依从性、被动性特点,她们的评价往往以成人的标准为导向,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于是在创设与陌生同伴交往的情境中,为了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巩固良好的礼仪行为,我们将教师的单项评价转化为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间的多元互动评价,以此来提升、强化交往中的礼仪行为。如当孩子们与大班哥哥姐姐互动交往,记录完问题的答案后,我利用芭比娃娃请小朋友们评选“文明礼仪小标兵”的游戏情境,请我们中班的幼儿和大班的哥哥姐姐互相说说,“你觉得哪个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能评上礼仪小标兵,为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觉得王冰冰能评上礼仪小标兵,因为他告诉我叫什么名字,还跟我问我好了”大班的小朋友也抢着夸弟弟妹妹,“某某应该评选礼仪小标兵,因为她问我问题时说:小哥哥,能告诉我芭比娃娃的家在哪吗?很有礼貌”。就这样,孩子们在互评的过程中,进一步的了解了交往中的基本礼仪,最后老师总结性的评价,又为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交往礼仪习惯。

总之,对中班幼儿进行交往礼仪教育,有助于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及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做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在幼儿园里为幼儿养成良好的交往礼仪打好基础。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