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教师发展 >> 小学教研

感知“幸福教育的样子”,聆听“花开的声音”

作者:陈红芳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2日 点击数:

读书学习,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必修课。对于砖头类的教育专著,我是心向往之而惧怕之,我是个自由的,简单的阅读者,更希望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获得启迪,指引方向。薛法根、王崧舟、管建刚是我崇拜的语文名师,我从他们的著作中学到了学科的专业知识,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如果谈教育专著,杨九俊院长的《幸福教育的样子》《花开的声音》是我教育理论的营养书,也是教育追求的理想书。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如果既能读到这本好书,又能恰好有机缘听作者“面授机宜”,那何其幸运!我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是这样的幸运儿。杨老师是泰州走出去的教育大家,他对家乡教育的情结让你我和更多的泰州教育同仁深受惠泽。我有幸多次聆听过他的讲座和报告,参加过小范围的座谈,聆听他对教育的诠释和期许,感受他的满腔教育情怀,所以在阅读这两本著作时,读到一些句段,总是能想起他或激昂,或感慨;或展眉,或凝神的样子,故也就有了更多的体会。 

正如杨老师在《花开的声音》后记中所写,书中若干赠言在一定范围内成为“流行语”。其实只要把书中名言名句采撷出来,就足以与大家分享。为何还要谈心得感受呢?因为这能促进自己思考,读以致用,让书中精华能在记忆深处留下更深的印记。所以今天我交流的方式就是“原味分享+浅浅感受”

一、一个心中有教育情怀的人,才会看到“幸福教育的样子”

第一次听杨老师提“幸福教育”,应该是2011年3月。初听这个词,感觉到很温暖和莫名的激动。我的工作是教育学生,回到家,要教育子女,我是被“教育”包围着的,如果能寻找到“幸福教育”的真谛,那就是被“幸福”包围着,那种感觉岂不太美妙。

先从“幸福”说起。什么是幸福?甲骨文的意思。幸:自由,解除枷锁。精神的自由的物质享受。“幸”做动词解。幸:祈盼,期望。期盼追寻幸福的过程。辞海义:心理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常人感受:称心如意。专家:生理、心理、伦理。幸福就是人生的重大欢乐:主观性与客观性;物质与精神;个性与社会性;过程性与终极目的性。

那幸福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幸福的学校的模样是一句诗:到处流淌着奶(知性教育)和蜜(诗性教育)(语出《圣经》),幸福学校的理想是一首歌“邓丽君“直到海枯石烂,冉冉出情人”(冉冉地出新人。)

幸福的教师和学生是什么样子的?

杨老师经常引用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中“人间的四月天——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来比拟老师。在他看来,爱,是博大、公正、艺术;暖,是润泽、和煦、喜悦;希望,是期盼、孕育和自我实现。每一个词语的解读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深思考。

学生呢?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是鲜活的、灵性的、舒展的, 是不断生长着的,积极的;是有个性的,是“这一个”。每个“这一个”都是特别的,和“那一个”是不同的。

在我理解,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是相互成就的。教师是主动的,他(她)付出的“爱”“暖”和“希望”带给学生幸福感,这种付出当然是不计回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成功接受到幸福信息的学生(家长)会以自己的方式把这种幸福反馈、表现出来,于是教师的幸福感也就随之而生。

“爱满天下”的陶行知,敬爱他的人也满天下,“行知杯”“师陶杯”征文在教师心中一直有沉甸甸的分量;“童心母爱”的斯霞得到成千上万的孩童如母亲般的崇拜和爱恋,也是教育人心中的一座丰碑。前几天,读到孙维刚老师的事迹,这位创造了“1997年高考,所带班级学生55%考上北大、清华”教育奇迹的一线教师,在患癌期间,30多位学生家长自发日夜轮流陪床护理,直到出院。当付出不以回报为目的时,当付出不用年月来计算时,幸福就会来敲门。付出再多再苦再累,因为有了幸福的浸润,一切都是“人间四月天”了。

我们做教师的都渴望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课堂上学生妙语如珠,对答如流,我们幸福;批阅作业,学生书写美观,文辞俱佳,我们幸福;学生有了成绩,我们幸福,学生获得进步,我们幸福。可是,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棘手教育的难题,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难以教育的孩子,这是对幸福感的挑战和磨练,如果能战胜倦怠抱怨放弃,坚定地相信“这一个”,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那教育的“幸福”就有了更厚重的底蕴。只要有了儿童立场,教育行为就有人性元素,就有很温暖的地方,那我们就可能获得一种真正的、持久的教育幸福了。

有人说,知识人有三宝,一是时头脑,二是心肠,三是技艺。头脑是说有思想,心肠是说有情怀,技艺是说有操作的本领。在杨老师看来,一副好心肠最重要,作为一名教育人,教育的情怀最重要,只有拥有教育情怀的人,才可能看清幸福教育的样子。

二、一个胸中有教育信念的人,才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信念,首先表现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在教育人身上,就表现为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斯霞、李吉林这些教育家级的名师,心中都有这样的信念: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到太阳”。(20世纪初的俄国诗人巴尔蒙特)他们在教育情境中的言谈举止都洋溢着“生活的微笑”,他们也曾被排斥,被批判,有过生命中“黑暗的时光”,但他们的生命底色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总思考着把学生带到一个更美的地方。

斯霞老师享年94岁,毕生从事小学教育,为教书育人倾尽心血,她怀着“虔诚之心”,立下了把自己“终身许给少年儿童”的志向,70年如一日,创造了“童心母爱”这一美丽的思想花朵,她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洪宗礼先生,母语教材研究的大家。就在这个月,我有幸去省泰中高中观摩了“洪宗礼中学语文整体改革思想推广”的启动仪式。年过八旬的洪先生谈到母语教材研究,依然精神抖擞,让人感受到他的质朴谦逊和对教育研究的一腔真诚,这令台下的我敬佩不已。

管建刚老师,我崇拜的小语名师。他几经波折,在教师岗位上去而复返,一扎根就扎成了名师,颇有些像他做讲座时常谈到的发表的第一篇散文《五月》的感觉,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破釜沉舟。他曾经5年不看电视节目,每天阅读写作到深夜,这份信念和执着,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对我们而言,信念真的很重要,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大环境都需要我们有一颗“坚忍”的心,需要我们坚信教育,总是“向着明亮那方”的,也许,现在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但我们要保持自身心中的清明,守好自己的信念,守好自己的教学岗位,“尤其是在,看过了那么多的背叛”之后,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站在教育最真实、最真诚的出发点上,不会在众声喧哗中迷失自己的路途。

如杨老师所说,课堂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信念在课堂上扎根,也在课堂上开花。课堂如一艘船,载着我们在信念的河流中一路前行。

回想2012年12月6日,我参加了在扬州举行“师陶杯”颁奖及研讨活动,在活动开幕式上,杨老师做了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专项报告。送给与会老师的“十个句子”与教育同行们共同学习,以一名“教育老兵”的身份愿我们都能在教育教学之路上走稳,走好。近来细读《花开的声音》一书,找到了不少杨老师当年以及以后的不少场合反复提起的一些思想和经典名句,摘录与大家分享,愿你我都能在此刻用心感悟,期许那“花开的声音”。

敬畏课堂:信仰心:宗教般的情感;责任心:孩子有一段美妙的时光是和我们有联系的;反思心: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教育是实践科学。

蹲下我们的身子:我们的教育:给差生找路径,给中才立规矩,给天才留空间。

勤洗课:基于标准;关注核心知识和核心素质;寻找与知识形式相匹配的教学方式;形成一条教学的主线。

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解放教师的心灵,课堂应该是“解放区的天”;打破种种制度对孩子发展的束缚。

预设与生成:教师要提升智慧,要机智地教学(印度甘地的故事:掉草鞋——捡草鞋);对待生成:注意个体与共享的关系;对整个教学的价值有多大。

点亮思想的火炬:“表里”之间,“练思”之间,“统个”之间;思维方式:逻辑与推理,直觉与洞察;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连续思考的习惯,不断给学生新的暗示;让孩子的思维自由。

大鱼带小鱼:示范、学习策略、帮助(内容重组)

有规则的自由:母语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汉语言的诗意形象、人文学科的主客观统一、教学的语文——创造性地教与创造性地学。

编织天职的图景:内部生成的愉悦与外部生成的渴望相互交融;研读文体的要求:通体透明,形神兼备;知识不在课堂中,而在你我的眼神中,目标不在教案里,而在你我的脚步里。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说自己的话;风格的形成:“我们的,即大家共有的,就是规律、科学,”我的”就是艺术,是个性。

最后,用书中引摘《青年文摘》刊发的一首诗作为结尾:

《让花朵开放,是春天最重要的事》

在春天,一切都是可以缓一缓的

一切,都得为花开让一让

叶子可以迟一些绿

病也可以晚一些生

梦也可以少做

 

但得让花先开

阳光,请先将花蕾照亮

春水,也请先让花朵喝足

也让花朵们自己挑选

对,还要有好的心情

 

哪怕有花开得迟一些

也请耐心等待

春天不会忽略任何一朵美丽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