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新闻中心 >> 媒体宣传

2024年01月18日《泰州日报》两会专题报道: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泰州市实验小学探索培育“时代新人”实践之路

作者:实验小学 来源:泰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5日 点击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面对当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现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一步步落实及推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命题。

 

针对这一命题,泰州市实验小学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在书香校园文化中融入协商文化,提高学校治理效能,滋养幸福校园;“教师妈妈”倾心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孩子,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护航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启动国学浸润的课堂实施策略研究,用国学经典滋养学生心灵,用圣贤诗文浸润孩子们的人生;认真落实“双减”,探索“基础+弹性”作业布置方式,提高课堂教育质量,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以校园“五节”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托举童年“多彩梦”……

 

“学校的管理者要切实发挥作用,不能只坐在办公室,要走进课堂,走到教师、学生当中去,真实掌握教学情况,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在今年的“校长有约”微协商活动中,实验小学退休老教师王希娟提出建议。很快,这一建议就落到了实处。

 

“校长有约”微协商活动是泰州市实验小学将共商共议融入学校治理的具体体现,也是该校在书香校园文化中融入政协协商文化,提高学校治理效能,滋养幸福校园,驱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我们围绕‘学校幸福地建、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家长幸福地陪’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而在这一过程中,协商文化助力我们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问题。”泰州市实验小学校长丁正后说,学校通过协商议事会、议事小组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意见,引导大家建言献策、积极协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决议。

 

“协商文化之所以能发挥显著作用,与学校拥有110年悠久的校史不无关系。”海陵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1913年,实验小学创办,南临安定书院,北靠崇儒祠,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它与生俱来的优势。

 

据了解,实验小学有着深厚的协商民主基础,民盟泰州市实验小学支部是江苏省唯一以学校命名的民盟支部。作为海陵区政协委员的校长丁正后,积极倡导将政协协商文化融入学校文化,搭建政协委员参与协商、党派协商等协商形式,完善学校协商文化机制,合力提高学校治理效能。

 

每学年度召开1次学校发展协商大会;每学年组织1次“全员提案、幸福有我”行动;每学期开展1次“共商共育幸福实小”同心圆论坛;每学期开展1次“三进”协商活动;成立“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委员专家团;推进“书香校园”系列主题读书活动……幸福实小“协商议事会”通过实实在在的协商制度和举措,凝聚多方共识,整合各方力量,提高学校治理效能,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用“心”浇灌幸福之花

 

近日,在泰州市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阳光小屋里,4个小朋友正在玩着不同类型的玩具,整个过程中,“教师妈妈”成员、心理老师陆亚雯偶尔会进行指导,她希望孩子主动寻求帮助或者帮助别人。这堂心理社团课看似简单,其实是根据孩子的表现,以及其他“教师妈妈”反馈,专门制定的方案,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专注,更懂得互相帮助以及团队合作。

“教师妈妈”团队成立15年来,“教师妈妈”们致力于让青少年身有人护、心有人爱、难有人帮,谱写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陈锦华副校长用一个男性“教师妈妈”深沉的爱,让濒临失学的小银同学重回课堂;张爱贞老师用母亲的柔情感化夜不归宿的小飞同学;周树跃老师经常把缺少父母之爱的阳阳带在身边,一起吃饭,谈心聊天,辅导学业;郑京京老师用瘦弱的身体坚持每天背行动不便的小杨同学上下楼梯;寒假里,沈跃芹、赵群、吴洪江、张蕾萍、章春风等众多老师自发地带着慰问品和学习用品上门看望留守儿童,送去寒冬里的温情……

 

近年来,随着“教师妈妈”团队关爱活动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她们的关爱方向开始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拓展。

 

心理教育专题培训、教学研讨活动、共建心理健康教育基地、读书交流分享……“教师妈妈”多形式、多渠道的活动,也让老师更专业、更好地护航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

 

“用母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师爱守望孩子的成长是‘教师妈妈’人生最大的追求。”丁正后说,如今,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全息育人理念指引下,“教师妈妈”团队正进一步优化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等育人路径,强化协同育人的自觉,研究策划“教师妈妈”育人实践,推动“教师妈妈”品牌走向全国。

 

国学植根于校园每个角落

 

清晨的实小校园,书声琅琅。一些教室里的读书声和着悠扬的笛声、空灵的箫声。孩子们踩着节奏,整齐地吟诵着《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笠翁对韵》……银铃般的声音从窗户里跳出来,在平长仄短的音调变化中,孩子们依字行腔,尽情地体会古汉语带来的乐感和音律。

 

丁正后认为:“国学经典不仅要诵读,更要通过日常环境来烘托和提示,让师生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渗透之势,让他们长期沉浸在浓厚的国学氛围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国学浸润教育。”

 

课堂是国学浸润教育的主阵地。该校开发了低中高学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并与二十四节气、音乐、美术等学科渗透,开发融合国学课程,引导学生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兴趣特长等开设“走班制”国学社团课程,让国学教育多元化、常态化。

 

学校还以琴棋书画为重点,设置象棋、围棋、书法、国画、吟诵、京剧等近百个学生社团,既活跃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弘扬中华传统民间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将国学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人文气质高雅的学子是泰州实小学习国学经典的最终目标。

 

每年小满前后,举行国学晋级活动是泰州实小的传统,既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对学生国学学习阶段性效果的肯定和鼓励。

 

泰州实小从2013年全面启动国学浸润的课堂实施策略探索研究,至今已走过10年。10年的探索研究,该校用国学经典滋养了无数学生的心灵,圣贤诗文浸润了每个孩子的人生。

 

积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日前,校长丁正后在青年路校区为全体语文老师带来了一堂高质量、高水准的语文研讨课。

课堂上,丁正后先以师生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对长征的“长”有了初步地了解,再通过资料袋、长征路线图等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从个人碎片化地了解长征到更为全面地了解长征。这堂研讨课也拉开了全校语文教师在“双减”背景下,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帷幕。

 

“‘双减’,表面上看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本质是‘增效’‘提质’。如果我们的课堂质量提上去了,学生的作业还会有负担吗?还需要去校外培训补吗?”丁正后认为,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减负”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一方面,泰州实小严格落实中小学校管理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另一方面,学校积极落实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校长预约听课、领导一日蹲点等常规教学教研制度,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学情分析,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学校利用自身的德育资源,开展红领巾寻访、外出基地研学、文博讲坛、社区服务驿站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展示学生风采,同时也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体会孩子成长的快乐。

除了走出去,学校还通过全面开展“教师妈妈”爱心驿站课后服务,有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资源,积极推行“5+2”模式,着力破解“三点半”社会性难题。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泰州市实验小学始终秉持“办适合的教育,教给一生有用的东西”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双减”校本实践,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让每一位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

 

让学生享有快乐的七彩童年

 

2023327日上午,集团青年路校区的校园热闹非凡,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喝彩声、加油声不绝于耳。赛场上个个如脱兔般飞离起点,似利箭般冲向终点,引得在场的同学们欢呼不已……每年三月,学校为孩子们专门设立体育节。体育节突破了原有的“一个节日就是一场运动会”的局限,融入了竞技体育、阳光体育、体育社团等元素,打造全新“体育节”。

踏着晨曦,教学楼内传来琅琅书声,同学们捧书而读,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样的场景,在实小校园内很常见。这最美的读书声,来自于学校匠心营造的阅读氛围。

 

每年的四月是泰州实小全校师生的读书节,在这个月里,学校会举办各类读书活动,丰富师生的读书生活。自2007年起,“作家进校园”活动都会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如期举行,沈石溪、王一梅、梅子涵、黄蓓佳……一个个遐迩闻名的儿童文学家走进校园,和孩子们共享文学生活。

 

为了使教师们能潜心阅读,校长丁正后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课表,每周抽出半个工作日作为自己的“读书时光”。教师们将点滴时间用来阅读,提高自身修养。随着时间的变迁,教师们的精神面貌正在改变,而书香教师正影响着一批批学生。

 

在书香教师的引领下,书香家庭、书香班级、小书虫不断涌现出来,使书香校园充满芬芳。

每年的11月,校园“数科节”热闹非凡,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一起领略数学、科学之美,收获更多的快乐、智慧和精彩。

 

英语节于2004年设立,十九年来每届英语节旨在创设综合性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更好地展示英语才华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新苗艺术节”,古韵的诗意,伴正衣冠、行古礼、画古扇、染青花,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华夏文化的魅力,“新苗艺术节”是最美的遇见,是播撒文化的种子,是生活诗意的荡漾。

 

“‘五节’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兴趣、开阔了视野,也为我校打造特色文化校园注入了全新血液,受到了家长的普遍赞誉,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赞可。”丁正后说,近十年,在“五节”文化的成果之上,实小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倡导继承与创新,着力丰富其内涵,使“五节”逐步由快乐活动向课程育人过渡,由过一个常态节日演变为过一种幸福生活。在自主、健康、全面的成长空间中,让学生享有快乐充实的七彩童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此两会专题报道登于20240118日《泰州日报》。

 

网址链接:

http://sz.tznews.cn/tzrb/pc/layout/202401/18/node_A22.html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