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新闻中心 >> 媒体宣传

《新华日报》用师情母爱帮扶,“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记江苏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泰州市实验小学“教师妈妈”团队

作者:赵晓勇 凌玲 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3日 点击数:

“小雨 ,你脸上都是墨水,快过来, 老师帮你擦干净……”3月7日上午,在泰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青年路校区三年级办公室,班主任陆晓玲拿出湿纸巾,轻轻帮小雨擦拭。作为结对对象,陆晓玲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和小雨谈谈心。

去年3月,小雨上高中的姐姐突然患病,母亲辞去工作带着小雨姐姐到处求医,而小雨由外公外婆照顾。陆晓玲得知后,立即发动家委会和老师捐款,第一时间将现金交到小雨妈妈手上。“你放心去给女儿治病,小雨有我,我也是他的‘妈妈’。”

从那天起,陆晓玲就把小雨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帮小雨辅导作业;教他整理书本和衣着……有一次班级举行义拍,活动结束后小雨回到教室,发现座位上放了好多礼物,原来,是同学们主动帮他买了小礼物。“说实话,孩子们的举动让我感动。”陆晓玲说。去年底,小雨期末考试数学、英语得了双“100”,语文97分,看着分数,她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辛苦都值得。

在泰州市实验小学,像陆晓玲这样的“教师妈妈”有近300人,2008年起帮扶困境儿童近2000名,用师情母爱恪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 诺言。“‘用母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师爱守望孩子的成长 ’,这是‘教师妈妈’们最大的追求,他们就是这些孩子思想上的引路人 、学习上的责任人、生活上的照料人、情感上的知心人。”泰州市实验小学校长丁正后介绍,“教师妈妈”团队是一支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关心帮助困境学生的学雷锋教师群体。 最初针对特殊儿童多、外来务工子女多、孤残困境学生多的“三多”状况,36名女教师在“学习‘法官妈妈’陈燕萍,争当‘教师妈妈’”的横幅上欣然签名,并与58名留守儿童结对,解决他们“亲情友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安全健康缺保”的问题。

14年来,“教师妈妈”们牵手结对的学生在变,个人岗位职务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份对孤贫留守等特殊儿童的爱。团队持续打造“教师妈妈研究室”,开展课题研究,策划主题活动,坚持在开学伊始,对所有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并以此为依据,形成“教师妈妈”关爱活动“六个一”规范,即每天中午与“子女”一起就餐,每周与“子女”交一次心,每月让“子女”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季度带“子女”逛一次街,每学期安排一次团聚,每半年走访一次社区。 “ ‘ 六个一’ 是基本规范,似乎要求不高,但实践证明,只要长期坚持就会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副校长周树跃说。

如今,“教师妈妈”产生了“涟漪效应”,不仅有女教师,男教师也在不断加入。学校副校长每天都要去关心“儿子”小俊的午餐是否又挑食了,经常利用节假日为孩子选购图书、护理眼睛、带孩子回家吃饭、和孩子一起看电影;不少老师放弃休息,轮流为一名患唐氏综合症学生送教上门、教孩子做广播体操……在“教师妈妈”的温情感召下,海陵区众多教师放弃休息时间,加入到这一行列。海光中心小学每周都有半天的社区课堂,泰州市少年宫除了对困难家庭有免费培训名额外,还主动把欢乐送给了郊区和农村的留守儿童。

“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师妈妈” 团队开设爱心驿站课后服务课程 。“这是一个开放式、普惠制微课程, 除了服务留守儿童和困境学生,还直接服务家长接送有困难的学生,参与的老师达4600多人次,服务学生8万多人次。”该校德育处副主任吕蓓蓓说。为了提升关爱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团队携手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将可能发生的不良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凌玲

此文登于2022年3月11日《新华日报》。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