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新闻中心 >> 系统新闻

贯彻幸福教育发展大会精神∣校长谈落实(一)

作者:海教 来源:宣传办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5日 点击数:

在日前召开的海陵区幸福教育发展大会上,海陵区委、区政府以超强的气魄和力度,推出了“1+8+N”改革方案——“1”就是“两年攻坚行动计划”;“8”就是八项改革政策文件;“N”就是若干项具体措施,构建幸福教育“四梁八柱”,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海陵教育质量跻身全市第一方阵。

其中《海陵区幸福教育发展两年攻坚行动计划》的出台,进一步细化明确了海陵幸福教育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吹响了向幸福教育全面进发的号角。“两年攻坚行动计划”如何具体落实?今天起,就让我们聚焦校长,看看他们的行动举措。

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校长  韩新正

11月29日召开的海陵区幸福教育发展大会发出了海陵教育攻坚克难的动员令,我校迅速组织教师消化吸收、内化整理大会的精神,细化方案,落实到位。

一是在贯彻会议精神上花心思。学校迅速召开教师大会,细研《攻坚行动计划》;通过座谈会、教师讲坛、签订《海陵区师德师风十项禁令》等措施实现思想破冰;通过每周的校长国旗下讲话、励志班会、各项团队活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师生真正过一种“刻苦而不痛苦”教育及学习生活。

二是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学校班子成员通过走访名校,学习成功做法。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形成我校特色的“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讲练融合”的教学方式落地生根;“日日清”的“面批”做法持之以恒;名师把关周末“乐学”公益课堂。

三是在优化学习方法上做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力推“大声、大气、大胆”的早读课读书法,每日10分钟的写字和名句诵读,作文升格训练法,手不离笔、边听边思的学习法,睡前半小时回忆一天所学,周末整理资料和错题。

四是在提升管理品质上出实效。行政值班人员按时间、工作地点和任务进行细化,确保教育教学井然有序,中午配餐期间的学生休息和学习统一安排,课后服务按时间节点和地点管理,基本做到一个年级的放学、打扫到熄灯清场在10分钟内完成。

二附人将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勇气,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海陵“幸福教育”金名片上最亮丽的一抹色彩!

泰州市实验小学校长  丁正后

锚定海陵幸福教育发展两年攻坚行动计划,泰州市实验小学将扛起责任,奋斗实干,担当作为,争做海陵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海陵发展幸福教育提供实小样本,贡献实小智慧。

一是聚焦幸福课程,进一步提高主产品品质。以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基于“适合与有用”,丰富课程图谱,分校区推进教师课程、家长课程、学生课程,课后服务等校本课程建设,用课程的思维引导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是聚焦幸福课堂,进一步提高主渠道效能。以省教研室立项课题为抓手,着力教师课堂领导力建设,强化深度学习研究,借智引力,推进课堂学习方式升级迭代,推进线下线上学习融合,让学习真正发生,力争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放大课堂主渠道效能。

三是聚焦幸福教师,进一步提高主力军素质。以省品格提升工程和“四有好教师”项目为抓手,着力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扎实推进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推进评价方式的变革,校本化推进精神荣誉、专业发展、岗位晋升和绩效工资等多方式激励,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数量,提升骨干教师层次与影响力。

四是聚焦幸福治理,进一步提高主引擎动能。以省“一校一品”党建品牌项目为抓手,发挥组织优势,激活管理团队精气神,积极探索集团化“统一决策、分区治理,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实践,不断提高智慧治理新动能,引领全体实小人同心协力建设区域高峰学校。

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校长  王辉

海陵区幸福教育大会宣布的一系列举措都传达出一个强烈信号——教育幸福是海陵的“第一幸福”,教育改革是海陵的“第一改革”。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将以“一刻也不能停、一天也误不起”的紧迫感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扎实推进两年攻坚行动计划。

一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大推门听课频次,实行“随堂课+评课”制度,定期邀请校内外名师,探索“听我点+评课+微讲座”模式;开发校本作业,以数学、英语学科为试点逐步推进,分层设计,精准练习;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倡导微课题研究,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当中的实际问题;延时服务从覆盖面向服务质量延伸,着力解决当天的学习任务,实现“日日清”;建立教学质量下滑预警体制和末位约谈机制,在“多劳多得”的基础上实现“优绩优酬”。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各类宣传平台,挖掘身边典型,讲述身边故事,树立身边榜样,弘扬师德正能量;依托区内名师工作室建设,采取一帮一模式和菜单式任务驱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是加强学生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特色发展,以“阳光使者”活动为依托,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努力培养向上、坚韧、健康的新时代少年;加强学校德育建设,以活动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实现学生懂礼、校园整洁的德育生态环境;完善家校共建机制,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进一步打通家校沟通的“堵点”,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