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教师发展 >> 名师工作室

读《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有感

作者:王浩伟 来源:名学前师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4日 点击数:

《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是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的田野课程研究进程中的又一研究成果,通过对这本书的拜读,对田野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充分感受到了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教师们对幼儿教育的那份执着追求,对田野课程研究的坚定意志,知道田野课程取得的丰硕成果均来自于太平巷幼儿园老师们共同的实践研究,它的基本理念是“真实、参与、现场、开阔、清新”,核心就在于深入儿童内心,真正促进儿童身体和精神的成长。

在田野课程的实施中,现场是田野活动的关键所在,它是由一个或多个情境所组成的,是田野课程中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是一种动态的情境网。现场是感性、鲜活的,是一种与幼儿的核心经验相关的材料及相应的情境的呈现,它蕴含着幼儿当前最需要的知识经验、技能及情感。因为现场是幼儿真实生活的场所,广泛存在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幼儿随时随地都在与“现场”中的人、事、物发生着认知冲突,并以此建立新的经验。

由此可见,田野课程从理念到内容的选择再到学习的场所无不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着,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机会让幼儿了解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并与生活中的人、事、物发生各种良性互动,从中学会解决与生活相关的真实问题,获得真实的体验,丰富生活经验。
田野课程参与的主体是多元的

在其他的课程开发中参与的主体比较单一,容易造成教育只是 班级老师的事,与其他人无关,家庭、社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幼儿园的课程无法深入每个人心中,教育的一致性与协调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在这样的课程实施中,幼儿的学习是被动,消极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而在田野课程中,幼儿园教职工是建构主体,幼儿是学习主体,家长是支持主体,社区人员是协作主体。他们共同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参与情境的创设、课程的审议、资源的支持与支持。。。。。同时,也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成长。在这样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每个人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共同促进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田野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相互交流、密切合作。

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如在课程审议中,教师们通过问题分享——聚焦冲突——观点解释与转变——协商共识等步骤中相互学习、密切合作,最后对问题达成统一的认识;通过班级审议→年级组审议→教科室审议的形式,共同寻找解决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相互吸纳、相互融合中,个体的经验变为集体的智慧。在课程审议过程中让教师时刻体会到同伴的帮助与支持,让个体与团队中的每个人进行智慧的碰撞,共同提高。

教师与幼儿间的有效互动:幼儿的灵感可以丰富教师的思维,促进教师探索、发现、思考和理解教学,改善教学方式,使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发现幼儿的兴趣、问题和需要,并进一步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

幼儿间的交流、合作:这是在田野课程中最常见的合作类型。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合作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完成合作任务在交流合作中产生的认知冲突有利于他们进一步相互学习。

教师与家长间的交流、互动:家长是基本的教育者,也是课程的重要参与者。家长在对幼儿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在参与和感受课程的过程中、在应对幼儿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时常需要与教师交流、互动,有利于形成教育的一致性。同时,也为家长提供经常参与互动的机会,增进家长对课程和幼儿的了解,使家长对幼儿的学习互动提供更多的支持,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