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教师发展 >> 教育论坛

浅谈我对 “文化自信”的理解

作者:刘元海 来源:扬桥小学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4日 点击数: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写进了十九大报告。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达10次以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文化繁荣,才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文化保障。
文化自信并非泛泛空谈,坚定文化自信同样需要落实到实践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不胜枚举。比如,在山东曲阜考察时,习近平在孔子研究院饶有兴趣地一本本翻看研究成果。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时,他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无论在国际场合还是针对国内的考察讲话,习近平经常引用古诗词来表达观点。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是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13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中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融入社会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13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条主线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完善和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从小打下民族文化的精神印记。

1、要强化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在德育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在道德建设上高举独特的人伦道德情怀。小学教育必须结合具体的生活实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从小为孩子们打下未来中国人的“道德标识”。

2、在智育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给未来的每一个公民打下中华文化的根基,烙上“中华文化标识”!一是语文课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语文课要强化汉字教育。近年来,著名文化学者欧阳中石先生反复强调: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字符号,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最伟大的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更是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标识。因此,有学者认为,“识字过程也就是接受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过程。”其次要适当增加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比重。再次要强化中华文化经典的教育,确定每个中小学生必须诵读的中华文化经典篇目。二是历史课要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人物教育。在中华民族50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哲学、历史、军事、科学、医学、农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和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这些人物的业绩、精神和品格,本身就是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3、在艺术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中华传统艺术是历代中国画家、书法家、手工艺者、诗人、建筑师等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他们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及其环境的独特理解所呈现给后人的、反映中国社会历史生活的波澜壮阔的文化画卷。中华传统艺术遗产极其丰富多彩。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传统服饰等等,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累和不断的创造性发展,浸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必须系统强化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

4、在实践活动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节日也最能代表和体现传统文化的特征,可以说,传统节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与符号。传统节日作为特定的中国印象应该烙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记忆与民族团结与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中国的节日与西方的节日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西方节日有更多的人文娱乐气息的话,中国的传统节日则更多地浸透着中国人的以家庭为核心的传承传统、团圆和谐的人文情怀。中小学要把传统节日教育列入活动课程,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蕴,开展多种形式的节日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社会各界与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

5、在家庭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文化是以仁为核心的,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家庭生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适宜的滥觞之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必须把家庭生活作为青少年重要的中华传统美德实践场所。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文化自信逐步增强。孔子学院在各国的不断落地、各国“汉语热”的兴起、文学作品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和雨果奖在内的各类国际奖项、《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影视作品在海外热播、上海数学教材被英国引用……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彰显影响力并逐渐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体现。
而唯有做到文化自信,才能更有底气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优秀文化。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原动力和“加速器”。文化自信能以其巨大感召力增强全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放眼未来,我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文化自信去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共同编织美丽幸福的“中国梦”。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